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官方网站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人民艺术 | 锻造山水——桂华冰水墨艺术展在北京798林大艺术中心开幕

更新时间:2025-11-05 16:38:01 点击:89110

2025年11月1日,锻造山水——桂华冰水墨艺术展在北京798林大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艺术家桂华冰的精品力作,给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山水和水墨的视觉盛宴。
 


 

锻造山水——桂华冰水墨艺术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

主办单位:北京问古斋

承办单位:北京798林大艺术中心

主办单位:山东大地华歌现代智慧农业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北京中大农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南京嘉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学术主持:刘进安

策展人:刘芳

出品人:田进刚

展览时间:2025.11.01–11.07

展览地点:北京798林大艺术中心
 

展览现场
 

学术主持刘进安接受媒体采访
 

策展人刘芳接受媒体采访
 

艺术家桂华冰接受媒体采访
 

展览现场
 

现场作品
 

◆ 桂华冰的水墨艺术
 

文|刘进安
 

DeepSeek说:桂华冰的艺术不满足于描摹形色,而是要在笔墨里找到一种骨力,一种属于男人的担当与厚度。他不急不躁,不慌不乱。他把画画当作修行,把日常当作学问,在自然之间寻找属于自己的秩序与表达……海风、果香、草木的气息,都成为他作品里的暗线。
 

常言道,“人狠话不多”,华冰也有点像这样的人物,但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华冰既不狠话也不多,相反,他的性格重的象一座靠山,让人觉得踏实可靠。也如DeepSeek的话,在笔墨中寻求骨力的男人,既是海风、果香、草木都能成为他作品里的暗线,这或许就是华冰骨子里的硬度,既是一句吴依软语也能衬托出强大的生命力。所以,海风、果香、草木出现在这里也就正常了。
 

从他的水墨格局来看,华冰也是一位水墨艺术里的孤勇者和探索者,他以独立的价值和个性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以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诠释着关于艺术的意义……仅凭这一点,在当下泛滥的笔墨和“笔墨人”们就无法企及。

2025.10.10

 

◆ 锻造山水

——桂华冰的水墨秩序与意志
 

文|刘芳
 

桂华冰的水墨山水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感”劈面而来。他的画作,初看之下,是对传统山水范式的偏离,甚至“冒犯”。山石、树木、道路、房屋不再是文人雅士可游可居的幽静之所,而被处理成一个结构严密、朴厚硬气的整体,气势恢宏如“铜墙铁壁”。然而,深入其笔墨肌理与创作逻辑的内核,就会发现这并非简单的背离,而是一位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双重身份的艺术家,尤其是作为一名现代化科技“农耕者”将其全部生命体验淬炼、锻造后,所形成的独属于自身的,充满“工业质感”的艺术语言。他的艺术实践充分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与“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陕北深秋

228cm×260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此次展览的新作,首先在视觉形式上完成了一次从自然景观到笔墨架构的转化。传统山水画追求“气韵生动”的流动性与虚静空灵,而桂华冰的山水则强调笔墨的混沌与画面的结构秩序。这种结构并非理性主义的几何透视,而更像是一种基于个人感受与画面内在张力的“力学构建”。画面中的物象被高度整合,远山近水、树木房屋失去了它们作为独立对象的边界,共同镶嵌、咬合在一个巨大的,具有压迫感的整体结构中。这使得整幅画作不再是通向无限深远的空间想象,而是一堵向我们逼近的,充满物质感的“墙”。这种“钢架结构”的质感,源于他对笔墨语言极具个人化的处理。那些密密匝匝的笔触又有具体深入的指向,干笔皴擦似是在山墙上的抓痕,湿墨积染又如泥泞蜿蜒的车辙,这些带有情绪的笔墨不再是轻逸的书写,而是沉重的、带有体量感的塑造,既走向视觉的抽象又给人以具象的联想。例如其中一幅画面中的远山竟有橡皮擦拭出体块形象的错觉,不走近看的话,倒有一种炭笔素描的质感。通过画面质感的媒介“错觉”将水墨“塑造化”处理,使水墨画面脱离了传统水墨山水的“烟云缥缈”,获得了如重工业构件般的未加修饰的“粗粝感”。
 

厚土

185cm×246cm ║ 纸本水墨 ║ 2018年
 

桂华冰的水墨艺术不仅仅是画面形式上的探索,更在于这种形式背后的主体性和个人意志的显现。桂华冰的山水创作大多来自于陕北米脂和太行山一代的写生,但表现方式决然不同于传统山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是近乎暴力地对自然景物加以主观改变,植入个人想象。新作虽较以往作品更加单纯明确,但画面中仍残留着一些神秘的细节,例如在几张大幅山水中隐藏着似是而非的人体形象,这些人体既像被欲望俘获的皮囊,又像被理想击落的灵魂,无处遁形。画面中为何有此形象具体缘由不得而知,对于像桂华冰这样纳言敏行的画家我们只能通过对照他以往的画作去体会了。这让人联想到他早期的一些山水创作,画幅依然很大,浓郁湿重的墨色很少见笔,还未显现今日笔墨结构的主动性,山林之中佛像、佛塔若隐若现,既像是建于自然之中又像是超于自然之外。对比今日画面中换成了若隐若现的人形,也许是作者心历上的一种改观。人的精神在无处安放时自然会去寻求它物寄托,而个人意志强大时便可以直目残酷与苍凉。作者的心历我们无从知晓,但新作中的画面更加疏朗,笔触结构也更明晰,远山近水处的笔墨放松了许多,角落里的几棵树远远看去像是灿灿地开了花,也得见了几笔难有的活泼性情。
 

山里边

221cm×254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而在最近的几幅《石塘村写生》中更是增添了颜色,桂华冰尝试水墨与水性油画棒同时作画,软性材料的氤氲渗透与硬笔痕迹的交错使画面表现更加丰富自由,直观感受中的色彩也使画面主观性得到了提升,一种野性与狂放的色彩语言在画面中肆意生长,成为水墨黑白的补充,并转用到之后的水墨创作中去。在另外一幅名为《山上种菜忙》的大幅水墨作品中直接描绘了现代智慧化农业设施改变自然造物的场景,整座山体被智能温室覆盖,无半点山石裸露,只有山形和结构。远山布满发电风车,近景中的农业工人与机器人共同劳作,所有农作物又被规划进工业化大棚之内。画面最上部色彩奇异瑰丽,更像是电子之色侵入天空。
 

圪凹店村前

227cm×260cm ║ 纸本水墨 ║ 2019年
 

最近这些新作的中的变化大概要源于2019年秋季以来的太行山写生,从几幅写生可以看出正在脱离原有概念化山水和外在地域形貌的过程。尤其有一幅写生,远山形象奇谲诡异,画面细节丰富耐看,这说明作者已经开始抛弃固有山水的概念,细致客观地去观察和尊重自我直觉感知,从而形成独特面貌。这时把一切既往经验和笔墨规训抛诸脑后,任何概念符号的束缚都土崩瓦解,自我获得新生,成为画面的主宰。在这种过程中画面显露的“生拙”最是可贵,犹如蝉蜕,但你又不得不佩服他动作之迅猛,只要捕捉到了,其势不可挡,直接延续到几张大幅创作,直到把这种直觉、手感、体验锁定才肯罢手。我想这种行动上的迅捷一定是他在日常凡俗事务中习得,如果仅仅是沉溺自居于艺术之中未见得有如此身手,可见他的艺术方式是超越纸面之外的。所以在他的新作中总能体验到一种艺术行动,这“纸上的行为”即是在浓得化不开的一团“糟笔烂墨”中拨云见日,把一张偌大空旷的白纸耕犁的开合错落,恢宏有秩。因为笔墨和着性情再加上对事物细腻深沉地理解,才有了新作这般既气势逼人,又丰富耐读的气象。
 

米脂秋意

200cm×240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客观来讲这是一个表达方式的问题,也是桂华冰特有的艺术认识上的的转折过程,朴拙可贵。只是这现有的山水可能还不足以道尽作者的心思,有话要说,又碍于画面,只得欲言又止,要画面还是重表达?这依然是一个问题,视觉艺术从古典走向现代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就存在。然而既已走入,又有了一些画面气局的把控,不如再多些勇气,进行更大胆的尝试。虽然桂华冰平时并不多言,且总是谦逊地说画画只是自己的爱好。在我看来,画画于他并非如此简单,他的山水自有他的脉络,可能他的作品数量并不算多,创作时间也是断断续续,这全然由于他还做着其它的营生,但艺术不单是技术,其高下从不以时间和数量定义。这山这水或许正是他常年奔波在路途上的体验和阅历,也或许是短暂休憩的桃源。
 

200cm×245cm ║ 纸本水墨 ║ 2021年
 

桂华冰的水墨山水呈现“工业质感”的深层根源,还在于他独特的双重身份:一个在土地上耕耘的“现代科技菜农”与一个在纸墨间求索的艺术家。这两者并非割裂的生活与爱好,而是一个人整体生命经验中相互滋养、彼此转化的两个面向。“菜农”的身份给予他一种劳动者的实践智慧。“耕作”要求劳动者深刻理解土壤、水分、种子等材料的特性,并通过持续、专注的行动来引导生命、塑造环境。今天的农业,早已不是古典田园,它离不开数字、网络、智能、机械、化学、水利、物流等现代工业要素。这些充满“工业感”的视觉与触觉经验,无形中塑造了他对世界的感知方式。这种从生存实践中直接汲取养分的创作方式,使得他的艺术超越纸面之外。他的手感不仅来自于对笔墨的长期训练,更源于真实劳作和凡俗事务之中的果断与力量,艺术于他,不是一项需要完成的生产任务,而是个体在日常的挤压与磨砺中,自然生发出来的内在需求,是一种“不得不”的表达。
 

水墨山水·1

198cm×239cm ║ 纸本水墨 ║ 2020年
 

正如海德格尔所言,人的存在是一种“在世存在”。桂华冰的艺术,正是其“在世”方式的直接体现。常年的奔波体验和生活阅历,构成了他最本真的艺术世界。他的水墨是在这个“世界”中冲撞、躲闪和认知自己后留下的痕迹,他的山水成为自我生命的拓片。我们不知道他将在哪座山上继续漫游,但他的生活与艺术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当代,一个艺术家无需与生活绝缘,最深刻、最有力的艺术问题,恰恰诞生于最真切、最朴素的生存实践之中。桂华冰将一个“现代化菜农”的实践哲学,与一个现代人对工业文明的复杂感知,锻造成了具有工业质感的当代山水。
 

常二娃村

247m×124cm ║ 纸本水墨 ║ 2025年
 

山上种菜忙

201m×241cm ║ 纸本设色 ║ 2021年
 

山沟里

227m×26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
 

石塘村写生·1

50cm×4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石塘村写生·2

50cm×4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