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7 18:20:50 点击:8586
爱情,爱情,灿烂如云
——评李琳琳个展《守护者》
文/汪潇
展览现场
红色的“兔子”以一种列队行进的姿态伫立在展厅的入口,这是青年艺术家李琳琳的一组名为《向海洋出发》的雕塑作品。她将从一间工厂找到的兔子模型漆成了红色,四周椰子树的模型则寓意着地理上最温暖的地方;不仅仅是这些大小不一的“兔子”将要出发前往的地方,亦是我们中的一些人对于梦想的生活、对于在今天这样一个冷酷的世界里该如何去爱的一个启示。
《向海洋出发》,玻璃钢,3D打印,古罗马柱两件,高3米,宽0.5m (尺寸可变),兔子5组:分别高1.8m,1.2m,1.5m,1.2m,1.8m
出生于90年代初的艺术家李琳琳,在她的记忆里未曾有过像疫情发生后的世界所经历的动荡;作为母亲,她始终在忧虑自己的孩子将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令人感到惴惴不安的未来。而这一切的苦涩又万般无奈的感受,却在她的作品里以一种甜蜜、向上,甚至是充满激情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令人在面对她的作品时不禁要被这种张力所感染。
李琳琳“守护者(The Protector)”展览现场
这是作为一个年轻艺术家对这个世界的无可推卸的责任感,亦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对骨肉至亲所表现出的一份深刻、温暖,同时又发人深省的爱。
《天空的温暖》,文胸,女士内裤,女性衣物,不锈钢等,长8.6m x 宽4.5m x 高2.6m
与之相得益彰的作品是位于展厅中央的一架直升机的模型,被艺术家用密布的女士内衣包裹,一种力与美的结合。这不由得要令人联想到正在发生的战争,直升机的军事作用毫无疑问是一种男性的阳刚美;在科波拉导演的《现代启示录》这部电影里,轰炸北越的直升机的画面配以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这类对位法的处理在艺术创作中屡见不鲜,可以说,李琳琳的这件装置作品亦有着如此这般的艺术表现力。
爱与死的主题总是经久不衰地出现在过去、今天,乃至未来的艺术,而中国新生代的艺术家在这种艺术形式的传承中并未缺席,从以上提到的这件李琳琳的装置作品便可见一斑。
《一个七天的世界》,3D打印,长3.73m x 宽1.7m x 高3.1m
而相对私密的一件作品则是用40周大的婴儿为原型所创作的雕塑,胎盘和脐带连接着这个“新生命”。这其实是身为母亲的李琳琳所经历的顺产的记忆,曾亲眼目睹从自己腹中诞生的孩子,以及与后者相连的脐带和胎盘。对于“人之初”的这种最为直观的印象,使得这位母亲、艺术家,具有了一种超越寻常人的经验的认识。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说,由感性出发最后回归理性的这一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样在李琳琳的这件既私密又与每个人有关的雕塑中可以看出端倪。
《泰雷弗(Trephō)》,3D打印,长3.6m x 宽2.3m x 高2.75m
除此之外,这件耐人寻味的“婴儿与胎盘”的雕塑,与一件等比例放大的女士文胸相映成趣。在这件硕大的女士文胸上方赫然挂着一个希腊词,表面意为营养,也代表着旺盛的生产力。在李琳琳看来,这一方面代表着她自己所具备的旺盛的生产力,——作为一个高产的青年艺术家和一位生过两个孩子的年轻母亲。另一方面则意味着现代工厂所特有的那种流水线的大量生产与不断复制的效率,这件文胸所选用的蕾丝使用了今天最前沿的3D打印技术。当两件作品被各自摆放在前后的两面展出的时候,一种现代文明所特有的荒诞性便显现了;原始状态的生命与最新进步的技术,分别代表着人类已经确定的过去与总在不断变化的未来。
展览现场
在这个变与不变的悖论中,关乎着每一个人,乃至整个人类的存在和文明的延续。我们身处其中,但常常忽视道德与现实之间巨大的鸿沟,而以上这两件看似毫不相干、却相辅相成的作品似乎在提示我们该如何看待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那就是在人性与科技之间,人类不免会作出最后的抉择,但生活在今天的人则避重就轻地把这个问题留给了我们的后代。
《重回世界》,3D打印,高:3.5米,长8米,宽6米,机器人高度2.1米 (尺寸可变)
由“拥抱的机器人”、“喇叭花”和“写有I Believe的钻石”的装置作品所组成的这个系列名为《重回世界》,在李琳琳所展示给我们的这个与今天的世界显得格格不入的、象征着人的情感需求和游戏其中的场域,一切仿佛都达成了一种返璞归真的情结。这是她个人的情结,亦是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彼此疏离与不无残酷的现实中的人所共通的情结,对爱与被爱的愿望从未像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此这般的令人感到弥足珍贵。这或许能够为前文所提到的关于人性与科技的悖论,找到人们该如何去面对这类问题的一种方式。如同展览现场布置的“云朵”上印着歌德在《五月之歌》里赞美爱情的那句诗,引用在最后来结束本文,“爱情,爱情,灿烂如云。”
李琳琳个展:守护者
策展人:黄梅
展览时间:2022.9.5-20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