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官方网站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探寻的步伐”之“西域风情-刘秉江写生绘画展”开幕

更新时间:2021-11-18 19:31:20 点击:6604

到场嘉宾合影

2021年11月15日,中央民族大学校庆70周年特展“探寻的步伐”之“西域风情-刘秉江写生绘画展”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国家民委民族美术创新创意研究中心以及中央民族大学民族艺术研究院主办,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协办。北京电视台跟踪报道了本次展览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国家一级美术师,墨骨油画创始人,前中华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秀实,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张祖英,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崔开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潘世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孙景波,原《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前武官何世德将军,中国驻法国文化处顾逸群,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主任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长、壁画家孙韬,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党委书记王长兴,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刚,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芮法彬等出席了本次开幕式。

本次展览作为自2018年以来中央民族大学所举办的“探寻的步伐”系列展览之一,以2021年主题“师法自然”为核心,展出了刘秉江先生于世界各地进行艺术考察时所创作的写生作品。他以厚重绚丽又极富韵律节奏的色彩描绘出了生动鲜活的西域风情,将世界各民族之美以画笔传达于纸面,为传扬世界民族文化作出巨大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亚洲致词

典礼伊始,石亚洲校长在致辞中表示,刘秉江先生自60年代初来我校执教,至今日已有60年,长期以来,他坚持在美术工作的第一线,坚持亲身前往他乡创作,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石校长表示,刘秉江先生是我校最优秀的老师,最优秀的美学家,对于这样的老师我们充满了敬意。

此外,他还提到,通过展示如刘秉江先生这些美术大家的作品,能让我们的学生体会到何为对艺术的追求,何为对艺术的执着。希望能将这些展览长期持续的办下去,让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代代相传。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致词

范迪安先生表示,刘秉江先生作为中央民族大学最早的一批教师,拥有着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精神。他无论处于何种境况,都始终坚持艺术理想,坚持在培养人才的事业上尽心尽力,立德树人。

刘先生这几十年来,一是为我们的民族美术人才培养注入了巨大动力,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二是在油画艺术的探索发展上不断继承优秀传统,锐意创新,为我国油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三是在中国壁画的发展上,和一大批艺术家一同推进这个公共大型艺术事业的发展,真正振兴了中国壁画,堪称德艺双馨。

原《美术》杂志主编、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王仲致词

王仲先生讲到,刘秉江先生身上体现着“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般的对艺术的终身热爱,他的油画向观众们展现着色彩关系的微妙与力量。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刚致词

陈刚书记表示,刘秉江先生如今84岁高龄,在和病魔的长期斗争之中却仍然坚持创作,他对民族美术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大家,祝愿刘先生能够身体健康,艺术长青。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芮法彬致词

芮法彬院长表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的发展离不开如刘秉江先生这样的教师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是他们的艰苦奋斗,不懈拼搏,为我校美术学院的建立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秉江先生致辞

刘秉江先生表示,对于他的创作,他十分感激在民族学院工作的经历,这让他对民族生活和民族地区拥有深厚的感情,为以后的艺术创作埋下了伏笔。

对于教学工作,他非常强调基本功的锻炼,强调“应该具有实实在在的手头功夫”。除却基础之外,写生的工作必须要重视,不能停留在在教室里画石膏,而是应该走出教室,找回对艺术的热爱。

策展人李墨白致词

策展人李墨白先生表示,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展览倡导更多的学生减少对相机等现代化设备的以来,亲身走出去,在真实的体会中完成写生的创作。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李贵男致词并宣布展览开幕

《探寻的步伐》导言

致先生

《探寻的步伐》讲述的是先生们的艺术人生。

他们是新中国孕育的第一代艺术家群体,他们直接或间接师从于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老一代艺术大师,他们受到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对艺术抱有崇高的信仰,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活跃于中国艺术舞台,并开始构建新中国艺术发展的脉络。但是,随后的运动打断了新中国艺术发展的正常轨迹,使正处于咿咿学语的油画艺术进入了停滞期。这时,他们彷徨、他们无奈,他们在艰苦中挣扎。终于,在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这个时期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最活跃、最激进、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他们如鱼得水的时期,他们开始尽情的释放着对艺术自由的欣喜,他们创作了一批至今仍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品,从而奠定了他们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展览开幕现场

1985年,当他们在黄山“中国油画艺术研讨会”上踌躇满志的讨论未来中国油画发展的时候,后生艺术家们已经饥不择食的将20世纪初以来几乎所有的西方近、现代艺术的形式和观念都搬进中国。

展览开幕现场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世界格局的变化,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曾经是先生们的教导,更是他们一直坚守的,无论“文革”的喑暗还是新世界的光幻陆离,都没有磨灭他们的心智,一刻也没有停息……他们的艺术之途是一段被忽视的章节。虽然“当代艺术”的劲风吹散了他们的光芒,但历史终究不会被表象所掩盖,甚至跨越。

展览开幕现场

如今,他们已经年近(逾)八十。

他们是值得尊重的群体。深厚的社会阅历和坎坷的人生积淀,不仅没有挫败他们的信仰,反而使他们所散发出来的艺术气息更加醇厚。在艺术上,他们孜孜以求;在生活上,他们艰苦朴素;在教育上,他们桃李满天下。他们的艺术精神是新中国艺术的缩影,他们的艺术成果是新中国美术发展的硕果。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精神与素养,犹如提醇高纯度的艺术结晶,成为当今艺术多元化样相的民族之魂,他们无疑将成为我们时代的瑰宝。

展览开幕现场

《探寻的步伐》将侧重展现先生们近60年艺术创作道路,通过梳理他们的艺术脉络,研究他们的艺术思想,展现他们的艺术成果,从而总结新中国美术发展的偶然与必然,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坚实的创作与研究基础。

我有幸,为先生们策划这个展览,更感谢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为展览提供鼎力支持,尤其是群展+个展的形式,使展览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耐心的演绎着先生们的艺术。我还特别希望通过这个展览,令后生们融入先生们的艺术轨迹,并以当今的维度,继承和发展先生们的艺术结晶。

或许,先生们所做的,恰是后生们所寻的!

——策展人:李墨白

刘秉江先生接受北京电视台专访

“出于对美与爱的悟性和对智慧人生的追求,我尽其所能地工作着,从不敢懈怠,其间的艰辛与苦闷,顿悟与欣慰,反反复复地徘徊在这漫漫长路上,同时也体味着创作历程中的快感。此时,我意识到这是又一层次的开端,心中还有种种冲动在激荡着我。蓄势待发成为我每一天清晨的常态,生命不息,画意不止。”

——刘秉江

展览作品欣赏

《巴黎画室窗前》 2003 色纸油画棒

《巴黎画派的摇篮——蒙马特之二》1987 布面油画 56x63cm

《穿阿达莱斯的维吾尔族少女》 1975 油画 48x80cm

《穿皮袄的维吾尔族男子》 1978 纸本钢笔 40x37cm

《两位赶巴扎(集市)的和田老农》 1978 纸本钢笔 55.9x39cm

《祖拉后》 2012 布面油画 50x60cm

《塞纳河畔》 1986 油画棒 38.5x50cm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