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官方网站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尹山湖美术馆新展呈现:生活之内,艺术之径

更新时间:2021-04-30 11:29:45 点击:5682

2021年4月28日至7月10日,苏州市尹山湖美术馆携手UCCA Lab,联袂呈现由苏州博物馆馆长陈瑞近和UCCA副馆长尤洋共同策划的艺术展览“生活之内 Insight &Vision”苏州特展。

“生活之内 Insight & Vision”苏州特展展览开幕发布会现场嘉宾

“生活之内 Insight & Vision”苏州特展展览开幕现场媒体导览

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展望、建筑师青山周平和音乐人张亚东的三组作品,三位艺术家通过艺术装置、家具设计和声音等元素,从各自的实践视角探讨“生活之内”的思考;另外在本次苏州的特展中,五位青年艺术家顾承洋、金雨、刘亚洲、时子媛、张佳沁,针对苏州地区特别是园林闹市的文化风貌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调研,呈现了特别单元“径”。本次展览由江苏苏忆文旅有限公司、苏州润琨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冈本庆三(odd设计事务所)担任展览设计

尹山湖美术馆馆长朱金风在开场向所有来宾表示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生活之内 Insight & Vision”苏州特展的基本情况。

本次展览是尹山湖美术馆和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Lab的首次联袂,尤洋表示:“希望我们能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让艺术覆盖到更多的人群,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艺术创作中来。”

参展艺术家展望在致辞中说到:“本次展览是尹山湖美术馆突破自我,从传统的绘画拓展到当代艺术的一次尝试,我非常支持这种突破和尝试。在我看来,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界限就在于当代艺术是共同参与、是共谋的。”

青山周平在致辞中向大家简要介绍了自己的参展作品,这件作品沿袭了他一贯的风格——以设计提供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希望我的作品能启发大家重新思考、认识生活与城市的关系。”

从19世纪开始,都市即成为瞩目的社会实验室。这里是文明最大成果的体现,汲取且沉淀着物质、文化和人才资源,并随之拓展出各式的社会关系与生态链条。在这样的语境下,都市生活一方面变得精彩非凡,也随之演变出复杂的结构。最时髦的都市生活中充满了大量预示性的符号:比如社区、文化偏好、衣着装扮、当然也包括了消费力与学识;这些带着符号价值的事物如同人的第二层皮肤,左右着人与人之间的交际,也塑造着个体的日常生活以至生命的轨迹。

艺术对谈现场

艺术展览的核心使命,并不是用日常生活的元素去美化日常生活,而是用视觉、听觉、空间感受鼓励观众去揭示包裹在生活内部的精神,形成光芒再去照亮现实生活,为现实生活带来新的主张与体验。展览中,我们似乎离开了真实的生活,这使得我们有条件从客观的角度去审视和思考生活自身。实质上,生活中没有绝对的边界,美术馆的围墙也只是通向生活另一面的窗口,当我们把生活的各个场景缝合起来,人性的整体也随之建构。这种信仰与社会生活本身一样古老,在曾经、此刻和未来照亮我们前行。

展望,《觉着》,2021,综合材料

Jya×张亚东,《内生》,2019,灯光装置

青山周平,《城市寄生家具计划》,2021,钢板、胡桃木

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所谓的当代无非是现代的延伸,当下属于人类社会现代时期的新晋阶段。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的关系,也并非是界限分明的两种范畴。在苏州呈现的特别单元“径”,邀请五位年轻艺术家,从今日目光出发,通过主题委托创作的系列项目,试图闪现曾经和当下的苏州城市文化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透射,宛若链接历史与今天,链接生活内与外的种种小径。

顾承洋,《大部分的人都忘记了我们都有一次觉察这个世界的时刻》,2021,热塑土、感温颜料、铁,组合尺寸350 x 350 x 70 cm

金雨,《虚心竹》,2021,金属、陶瓷、机械装置,组合尺寸470 x 400 cm

本次参与“径”单元的五位青年艺术家顾承洋、金雨、刘亚洲、时子媛、张佳沁,均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受教肇始于新世纪初。在艺术创作的整体面貌上,首先值得关注的是他们所选用媒介的开放性,譬如对服饰、建材、工业成品、影像、声音的运用,并由此链接到对于城市文化的研究命题中;其次是对“身体-空间”的关注,如数位艺术家的方案中,均邀请观众参与从而丰富了作品的含义,并且使得观众从观看者转换为“表演的共谋”;最后,艺术家与策展人和展览设计师冈本庆三多次讨论,一同规划作品之间的关系路径,在尹山湖美术馆的一层与二层展厅呈现内容与视角均丰富的动态现场,使得展览成为舞台。

刘亚洲,《双闪》,2021,霓虹灯管、玻璃,300 x 20 x 20 cm

时子媛,《夏夜》,2019,机械装置,综合材料,550 x 450 x 300 cm

张佳沁,《似与不似》,2021,1000 x 400 x 300 cm

在历史前后,生活内外,从北京至苏州,艺术至日常,均由不同小径所链接着。这些小径或呈涓埃之微忽明忽暗,或在日复一日中已彰显意义,最终期待的是展览观众得以认知和拓展自身的感知之径。

中国社会的文脉传承,特别是现代性以降后的西学东渐,均在苏式园林的建筑风貌中散发格韵。美术馆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自身也是映射社会人文关系的平台。策展团队期待通过本次展览,深入苏州文化魅力,使得过去闪耀于现在,使得历史流动绵延,使得观众与艺术一道成为时间的能动者。这也与UCCA和UCCA Lab的理念与使命相契合,即希望通过当代艺术促进各地间的文化交流。

“生活之内”艺术家

展望

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人物之一,目前生活工作于北京。假山石系列是其观念雕塑的代表作。展望的艺术有着以简单材料形态营造复杂问题的特质,他的艺术实验像是一场在趣味、心性和感官世界中不断寻找平衡的智力游戏,它不断带来惊喜和高潮但却从来不提供清晰的答案,他是少数几位在自己设置的艺术问题中进行独立工作的艺术家之一。曾在中国美术馆、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今日美术馆,龙美术馆举办过大型个展。曾参加上海、威尼斯、新加坡和夏威夷等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三年展。其作品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伦敦大英博物馆、旧金山Deyoung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首次收藏陈列的中国当代雕塑作品。

青山周平

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2012年应邀成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讲师,2014年于北京创立了B.L.U.E.建筑设计事务所,2016年被评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年度中国室内设计十大新锐人物。2016-2017年被评为“40 UNDER 40”中国设计杰出青年,2017年被评为“第一财经”中国最佳国际创业者,同年被评为《北京青年周刊》年度设计师青年榜样。现今主要设计作品有“南锣鼓巷大杂院住宅改造(获得2016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银奖)”、“灯市口L形之家(获得2016年金堂奖年度最佳住宅公寓设计)”、“失物招领家具体验店”、“House Vision 探索家400盒子的社区城市”、“苏州有熊文旅公寓”、“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和“北京木木美术馆改造”等。

张亚东

音乐制作人、跨界艺术家,涉及影视、摄影,设计等多个领域。自上世纪90年代初,为华语乐坛众多一线歌手如窦唯、王菲、许巍等创作和制作了众多经典歌曲。曾与AIR、坂本龙一、Angela Harry等国际知名音乐家合作,凭借其对各种音乐风格的深刻理解,跨界汲取灵感,个人音乐风格在亚洲音乐领域独树一帜。

特别单元“径”艺术家

顾承洋,《余温》,2020,布料衣服、针线、棉布、影像记录,500 x 1000 cm

顾承洋

1995年出生于台湾。他常以观察者的角色切入当代人日常生活与行为习惯,并对此进行创作。人总是会浅移默化的被接触到的东西所影响、塑造。他使用不同的材料还原这些当代人的日常习惯本质,进而在观念上重构语言、动作、概念等。揭示社会中隐藏在我们意识下关于身体感知的经验,构建自己的雕塑作品语境。他在作品中讨论的是一些生活里无意识的动作、姿态,以及不被注意的规则、现象。将这些不经意的片段捕捉下来,以雕塑的语言进行实验性的探索,找到这些行为习惯在特定场域与身体的交互关系。再透过雕塑把我们平时的无意识的身体动作经验从消失的状态中强调出来,并由此衍生出对于美学本质和艺术观念形态重塑性的思考。

时子媛,《声象》,2020-2021,综合材料,单件作品尺寸400 x 140 x 182 cm;500 x 140 x 186cm;210 x 170 x 250 cm

时子媛

1996年出生于广西南宁,2019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创作中常运用雕塑、装置、影像等不同媒介探讨视觉、听觉及体感上的感官体验,从而打破人们对周边事物的固有印象。曾获2017年中央美术学院“学院造型奖”、2018年第六届“明天雕塑奖”年度奖、2019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一等奖、2019年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曾竹韶奖”、2020年第十三届ART POWER100艺术发现单元年度大奖等多项奖项。

刘亚洲,《雨刷器》,2021,机械装置,耐候钢,200 x 220 x 100 cm, 150 x 160 x 30 cm

刘亚洲

1990年出生于河北,2017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14年学士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其个人项目有:轨迹(杨画廊, 北京,2017),拾-荒(指纹画廊, 北京,2019),也曾参加由木木美术馆、北京民生美术馆、金鸡湖美术馆、今日美术馆、罗中立美术馆、中国雕塑博物馆及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举办的展览

张佳沁,《游荡与休憩》,2021,组合装置,综合材料,尺寸可变

张佳沁

1995年出生于福建,2020年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在读研究生。其创作以现成品装置、身体感知、行为为主。探索日常物的材料逻辑以及身体感官的触发以获得新的感受。曾获2016-2018年度潘绍棠雕塑艺术奖学金,2020年度“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第十一届新星星艺术奖top100”。

金雨,《罗马广场》,2021,大理石、3D扫描、CNC雕刻、凡士林,组合尺寸500 x 500 cm

金雨

1995年出生于山东,2018年本科毕业于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雕塑系,现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硕士研究生。其创作领域以雕塑、装置为主,亦涉及影像和绘画,通过关注符号和不同语言的使用问题,进一步探索全球语境下多元文化的交融与聚变。近期个展有“和尚的爱”(BACA艺术中心,北京,中国,2020),也曾参与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地的群展。作品曾被约瑟··科索斯 (Joseph Kosuth) 和日本Awagami 造纸厂收藏。她参与的驻留项目包括:ACRE驻留计划 (2018),美国佛蒙特艺术中心 (2019)。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