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官方网站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双城记——成都·重庆当代影像展在成都当代影像馆开幕

更新时间:2020-12-17 09:49:29 点击:1031

“双城记——成都·重庆当代影像展”于12月1日下午4:00在成都当代影像馆举行了开幕式,展览于12月2日对公众开放,并将持续至2021年4月4日。开幕当日数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领导、媒体、艺术家莅临现场,一起见证这场融合了成都与重庆两座城市文化的展览拉开帷幕。

在开幕致辞中,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提出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两地在经济和文化上相互交流,优势互补,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和趋势。文化赋能经济,巴蜀文化是四川重庆一脉相承的地域文化,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是巴蜀特色文艺创作的源泉,也是两地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建设发展的强力支撑。此次影像摄影展不仅增强了成渝双城文化互动与合作发展,同时增强了两地的文化自信和交流互鉴,为成渝双城经济发展贡献了文化的力量。

四川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平志英致辞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杨矿致辞表示,《双城记——成都·重庆当代影像展》作为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项重要文化举措,汇聚了成渝十二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反映了新时代天府文化、山城文化的价值理念,展现了艺术家对新时代、新生活的体验、感受。

重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杨矿致辞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王庆松表达了他对影像、摄影这个艺术门类的热枕与感激。因为这个艺术门类,他拥有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影友”,大家如同今日般相聚,在艺术面前畅谈无距。他同时也提到,这次展览来自成都和重庆的12名艺术家,给成都当代影像馆带来了一个新的面貌。

策展人王庆松致辞

最后,参展艺术家木格上台发言,木格提到“双城记“的主题正是他最贴切的生活写照,他出生于重庆,又在成都生活了二十几年,重庆江湖儿女的特色赋予了他的性格,给了他无数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成都舒适宜居的地理环境赋予了他静下心来思考创作的条件,这两座城市之于他都意义非凡。

艺术家木格致辞

借由本次展览,成都当代影像馆还推出了一系列学术研讨会,在开幕前分别举行了三场学术活动,为展览提前预热:

学术研讨会现场

学术研讨会现场

当日上午,以“影像艺术节“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如期举办,会议围绕“国内外摄影艺术节的发源、现状以及未来发展“以及”成都举办高水平国际影像艺术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

在上午同时举办的以“国内外影像艺术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也顺利进行,会议对“国内外影像艺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影像艺术品收藏“两个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学术对谈现场

当日下午,以“成渝影像现象——土壤与长成“为主题的学术论坛在影像馆学术报告厅举办。该学术论坛由本次展览策展人王庆松及麓湖·A4美术馆馆长孙莉担任学术主持,参展艺术家雷文晴骜、黎晨驰、李俊、李一凡、骆丹、木格、宁佳伟、苏葵、童文敏、王维思、张小涛作为对谈嘉宾,通过分析两座城市的性格特点,探讨了地域与艺术家创作主题的关联及其对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影响

嘉宾领导为展览启动开幕仪式

嘉宾领导为参展艺术家颁发参展证书

通过举办《双城记——成都·重庆当代影像展》,并借由展览邀请数百位对该领域有共同兴趣的研究者与实践者推出了各项学术对谈与研讨会,不仅为“国内影像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成都举办影像艺术节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成渝影像文化机制特征和结构“等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见解与新的发展路径,对加强成渝地区城市之间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国际化影像文创产业高地,推动成渝两地摄影艺术事业的发展同样有重大意义

展览介绍

在《双城记——成都·重庆当代影像展》中,策展人王庆松通过系统梳理成都、重庆两地影像发展脉络,以艺术家的作品及创作历程为切入点,集中性地呈现12名活跃在成都与重庆的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参展艺术家雷文晴骜、黎晨驰、李俊、李一凡、骆丹、木格、宁佳伟、苏葵、童文敏、王维思、杨迪、张小涛

开幕现场花絮

最初影像技术传入中国时,人们对此充满了猎奇、恐惧的复杂心态,但是很快便开始了新技术的本土实验。从早期出于宣传、广告等目的的摄影实践到后来不断深入对新媒体语言的探索,极具艺术延续性的西南地区则为中国当代影像艺术提供了丰厚的地域样本。而成都和重庆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两座城市,不仅在经济上一直带动着西南部发展,在文化艺术上对西南地区甚至对中国艺术而言都至关重要。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注重生命意识和生存境遇与艺术的关系是西南艺术一个重要的特征,因为同处这片地域,两座城市有一定的共通性与亲缘性,而本次展览则借由两地艺术家的创作,梳理、验证两地文化差异。

从上至下:宁佳伟,《一场表演》展览现场 | 童文敏,《海岛》展览现场| 王维思作品展览现场 | 杨迪,Holzweg,展览现场 | 张小涛,《三千世界·蜉蝣》展览现场

舒适、宜居的地理条件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成都当代艺术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虽无美术院校坐镇不易集结新兴艺术力量,但却不缺乏根植于本土、始终保持着民间自发的力量的艺术家。“不管是新一代青年艺术家,还是寻找故乡的游子,不管是传统摄影,还是非摄影,我们都可以从此次成都艺术家的作品里寻找到那些被忽视、遗忘、看不到的影像和情感。(王庆松)”

从上至下:李俊,“被排出的剩余目标“展览现场 | 李一凡作品展览现场| 木格作品展览现场 | 骆丹作品展览现场 | 苏葵作品展厅现场

而谈及川渝艺术则绕不开四川美术学院,“它在七八十年代就出了一批伤痕艺术流派的艺术家,这批艺术家奠定了川美在八大美院中的一种特殊的地位,这种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成为了一个传统引导历届的川美学生……参展的重庆艺术家都运用新媒体艺术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呈现,但其内在都延续了四川美术学院在艺术上对现实的关注和反思。(王庆松)”

上:雷文晴骜作品展览现场;

下:黎晨驰作品展览现场

视觉是人类最为依赖、最直接的感知方式,视觉文化与社会变迁之间也保持着忠诚且紧密的联系,“影像”并非简单的技术操弄,它产生于特定的文化、制度与社会关系,可直观地呈现人的生命需求、生存反应与观念思想。因此,本次展览有利于我们探寻成都和重庆的文化历程及其多样性、厘清两地的城市现代性在影像文化层面的机制特征和结构并思考超越既存现代性模式的可能路径。

展览空间

最新展览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