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官方网站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人民艺术 | 刘小东大型回顾展“河东,河西”在泰康美术馆开幕

更新时间:2025-11-25 08:02:33 点击:77908

2025年11月25日至2026年3月31日,泰康美术馆将推出中国新现实主义代表画家刘小东的大型回顾展“河东,河西”。这是刘小东迄今最为系统、全面的个案呈现,汇集其自20世纪70年代末至2025年的七十余件原作,构成他四十余年创作轨迹的缩影。以“河东/河西”与“画什么/怎么画”为双重线索,展览从地理与精神、题材与方法的双重视角出发,通过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呈现刘小东在现实与绘画之间持续的自我更新与再造。
 

“刘小东:河东,河西”展览现场,泰康美术馆,2025
 

自泰康空间成立至转型升级为泰康美术馆以来,机构始终以“展、藏、研”一体化为核心方法,将艺术作品视作进入历史的证据与现实经验的结晶。在媒介层面,美术馆关注绘画与影像等本体语言的边界与更新;在艺术生态层面,考察市场、教育、机构与创作之间的互动;在建制层面,则观察社会与美术体制对艺术发生方式的深刻影响。“河东,河西”是美术馆转型升级后的重要画家个案研究展,其中多件作品来自泰康收藏,它们构成了刘小东创作生涯的关键节点,共同见证了个体命运与学院体制的塑形,也映射现实主义经验在当代语境中的延续与转化。
 

“刘小东:河东,河西”展览现场,泰康美术馆,2025
 

刘小东的绘画始终从最贴近生活的经验出发。他画家乡的街道、亲友的面孔、朋友的身影,继而延伸到世界上最广大的陌生人。这些看似平凡的“小题材”与“小人物”,在他的笔下获得了新的重量。从集体主义时代的宏大叙事,到个人经验的真实书写,刘小东让“小我”的存在重新回到艺术中心,以“人”为尺度重新丈量社会与历史的脉动。他的“现实主义”并非对现实的复写,而是一种行动:通过绘画这一具象媒介,将个体与时代重新联结。
 

“刘小东:河东,河西”展览现场,泰康美术馆,2025
 

“河东,河西”是刘小东创作结构的象征性命题——既指地理的往返,也指精神与时间的对流。河东是故乡与根,河西是远方与世界;前者代表情感与记忆的积淀,后者象征经验与方法的扩张。四十余年来,他在这两岸之间不断迁徙与回望,形成了一种自我循环的现实主义方法论:画什么、怎么画,都源于“人”在时空之中的存在感。
 

“刘小东:河东,河西”展览现场,泰康美术馆,2025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刘小东跳脱出学院写实的范式,以生活现场为出发点重新理解绘画。《打哈欠的男人体》《休息》《笑话》《心乱的男孩》等作品,集中体现他在这一时期的转变。人物不再是理想化的象征,而是被时间与情绪包裹的真实个体。他的笔触开始松弛,构图更具临场张力,造型训练的理性与现实的呼吸在画面中相互渗透。这一阶段的刘小东,被归入“新生代”画家的核心语境,他以个人化的视角,回应了社会转型初期现实主义的新课题。
 

《白胖子》(1995)成为这一探索的节点之作。它标志着刘小东绘画语言的成熟,也使他在国际艺术界获得关注。经历1993年赴美旅居对西方艺术的观看与反思,他在此作中摆脱对摄影的依赖,以绘画之眼重新观察世界。画中那个平凡的陌生人,不仅是一个个体肖像,更是画家重新发现“现实”的象征。技法的自由与题材的日常在此达到平衡,现实主义由此进入一种“自觉的观看”。
 

“刘小东:河东,河西”展览现场,泰康美术馆,2025
 

《三峡新移民》(2004)与《温床之一》(2005)标志刘小东创作方法的根本转折。2002年,他前往三峡地区实地考察,之后在北京完成《三峡新移民》。这件作品受李公麟《海汇图》启发,以V形构图描绘蓄水后的三峡景观。尽管它展示了观照现实的面向,但仍保留着“画照片”的间接性,绘画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层隔膜。2005年,在作家阿城的启发下,他决定“把画室搬到现场”,在奉节老城的废墟上铺开十米长卷,烈日下连续作画十数日,完成10米巨制《温床之一》。这件作品的意义,不仅在于题材的社会性,更在于方法的革新性:写生从手段转化为思考的现场。画面上残留的未完成笔触与颜料空白,是时间与行动的痕迹。艺术史家巫鸿称之为“行动中的绘画”,它既是一件作品,也是一种过程——在行动中保存与现实碰撞的能量。刘小东由此实现了“怎么画”的一次飞跃,使现实主义在当代获得新的生命形式。
 

“刘小东:河东,河西”展览现场,泰康美术馆,2025
 

与宏阔社会景观并行的,是刘小东始终未曾放下的家庭叙事。《田园牧歌》(1989)与“我这一家子”(2011)等作品构成跨越二十余年的情感线索。前者是青年刘小东与喻红爱情的写照,也是“新生代”绘画的代表之作;后者则以墨水描绘妻女的日常,将油彩的厚重转换为笔墨的轻盈。题材的延续与媒介的变化,揭示出他“画什么”的一贯性与“怎么画”的开放性。家庭与生活在他的绘画中从未分离,时间在画布上被不断沉积与再现。《父子》(1989)与《老妈》(2020)的对照,将三十余年的情感历程浓缩为两幅互文的图像。前者是年轻儿子对父亲的敬畏与距离,后者是中年儿子对母亲的凝视与抚慰。笔触由厚重转为轻盈,使“河东”在心理意义上获得了恒久的生命气息。刘小东以绘画追溯生命的起点,也以此完成对现实与伦理的再认识。
 

2025年春天,刘小东再次出发,前往太行山区写生。原本计划绘制风景,却迟迟找不到感觉。直到某天,他决定还是要画人——于是《少年通天》《天门关》诞生。这两件新作延续“改造二流子”系列的现实关切,描绘Z世代的少年,也折射出艺术家对时间与历史的凝视。太行山象征革命老区的记忆,而这些少年的姿态与神情,则代表当下的新一代,他们与延安之间形成了隐秘的回声。刘小东不是以社会学家的方式观察,而是在画他们的同时回望内心未曾消逝的“少年”。他曾说,自己从学画之初就带着“少年老成”的气质,而多年之后,这份“老成”反而转化为一种持久的“少年感”。二十年前,他在三峡炙热的阳光下作画;二十年后,他仍以“奔跑的少年”的姿态面对世界。这种与自我的较量,也构成“河东,河西”展空间结构的精神核心——作品之间的并置,使展厅成为时间往返的“道场”。
 

“刘小东:河东,河西”展览现场,泰康美术馆,2025
 

展览的结尾以《黑土坑自画像》(2020)与《厨房里的自画像》(2021)收束。那一年疫情封锁,刘小东滞留纽约小公寓,却在画中回到故乡的黑土地。赤裸的身体与冰冷的雪地互为镜像,既是暴露,也是重生。《厨房里的自画像》则以朴素的水墨描绘历尽风霜后的平静自我,像是对前路的温柔回应。两幅作品相互照映,象征他在新阶段中对“自我”与“世界”的重新整合——不再区分“画什么”与“怎么画”,而在绘画本身中实现精神的贯通。正如阿城所言,对刘小东而言,“现实反而不是一切”。绘画的意义在于如何与世界同行,在再现与超越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河东,河西”由此成为一场关于现实、时间与自我的往返:它不只是地理的两岸,更是艺术家精神的彼岸与此岸。
 


 

刘小东“河东,河西”

Liu Xiaodong: The River Divides, The World Connects

主办单位:泰康美术馆

Organizer: Taikang Art Museum

展期:2025.11.25—2026.3.31

Duration:2025.11.25 - 2026.3.31

泰康美术馆 Taikang Art Museum

北京市朝阳区CBD中心区泰康集团大厦1层、2层

1-2F, Taikang Group Building, Building 1,Yard 16, Jinghui Street, Beijing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00-17:30(最晚入场时间16:30)

Opening Hours: Tues.-Sun. 10:00-17:30(the latest entry time: 16:30)

策展人:胡昊

Curator: Hu Hao

展品支持:何见平、刘钢和陈育夫妇、泰康保险集团、亚洲重要私人藏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Exhibition Works Supported by: He Jianping, Liu Gang & Chen Yu, Taikang Insurance Group, Major Private Collectors in Asia, CAFA Art Museum, Painting Department of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学术活动赞助人:肖猛

Sponsor of academic activities:Enzo.Xiao

独家种草内容合作平台:大众点评

Exclusive Recommendation Cooperation Platform: Dianping.com
 

关于艺术家

刘小东(b.1963)是一位关注现代生活的画家。他的绘画捕捉了在人口迁徙、环境危机与经济变动等时代议题中展现的人性片段;通过精心的构图安排,他在“造型”与“现实”、在“故乡/河东”与“世界/河西”之间,始终保持着细腻而微妙的平衡。

刘小东曾在众多机构举办过个展,其中包括达拉斯当代艺术中心(美国,2020)、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丹麦,2019)、德国NRW论坛与杜塞尔多夫美术馆(德国,2018)、萨斯特罗奇宫美术馆(意大利,2016)、今日美术馆(中国,2013)、格拉兹美术馆(奥地利,2012)、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2010、2022)等。他的作品曾在海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其中包括萨默特宫(英国,2020)、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2017)、路易威登基金会(法国,2016)、龙美术馆(中国,2014)、民生美术馆(中国,201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2010)、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美国,2008)、蓬皮杜中心(法国,2003)等。刘小东曾参加第10届光州双年展(2014)、第15届悉尼双年展(2006)、第47届与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1997、2003)、第10届哈瓦那双年展(2009)、悉尼双年展(2006)和第3届上海双年展(2000)等国际双年展。此外,刘小东的作品亦被世界各地的重要美术馆与机构收藏,包括达拉斯艺术博物馆(2025)、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2024)、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2023)、休斯顿美术馆(2021)、香港M+视觉艺术博物馆(2021)、卡塔尔阿尔里瓦克展馆(2016)、苏黎世现代艺术博物馆(2014)、阿布扎比古根海姆博物馆(2013)、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13)、格拉茨艺术馆(2013)、成都当代艺术馆(2011)、波士顿美术馆(2008)、广东美术馆(2007)、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06)、新加坡美术馆(2001)、中华艺术宫(1999)、昆士兰美术馆(1999)、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1999)、比利时现代中国艺术基金会(1998)、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1997)、上河美术馆(1997)、中国美术馆(1995)、盖伊与米莉安·尤伦斯基金会(1994)及福冈市美术馆(1993)等。
 

关于策展人

胡昊,生于山东诸城,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3、2017)和中央美术学院(2025),泰康美术馆策展人。
 

关于泰康美术馆

TAM泰康美术馆是一家位于北京CBD核心区、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研究与收藏的非营利民营美术馆,由泰康保险集团发起创立。泰康美术馆(Taikang Art Museum)的缩写TAM发音为tā men,指代的是艺术的创造者和欣赏者,这呼应了美术馆的品牌概念“一家为‘TA们’打造的美术馆”,即一个开放的、利他的、属于公众的艺术平台,服务于每一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与追寻。在学术定位上,TAM聚焦20世纪以来的中国近现代美术、当代艺术以及朝向未来的新艺术。强调以历史观的方法看待、研究和收藏当代艺术;希望梳理并呈现一百多年来中国艺术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从美术的角度反映中国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更希望参与并推动艺术面向未来的发展。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