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01 15:57:17 点击:13887
2023年11月25日,“皆非——宋小松个展”在北京798艺栈画廊(ICI LABAS)开幕,展览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教授文德(Fred Dervin)策划,展出艺术家近五年创作的30余幅纸本水墨新作。展览以“皆非(Neither)”为题,不仅巧妙的指向了艺术家宋小松(Phénix Varbanov)的特殊身份,还以此为切入点,引发观众对于自我认知与自我身份的重新思考——在非黑即白的世界,或是“既不是”“又不是”的选择之间,是否存在着另一种维度的可能?
展览开幕
艺术家宋小松与崔健
艺术家宋小松(左二)与友人
身份的“羁绊”与突破
策展人文德:宋小松,你来自哪里?
宋小松:我说我是“世界公民”有点自命不凡。但为什么不呢?无论如何,我有三个绕不开的重要支点:我的父亲来自保加利亚;我的母亲是中国人。还有我学习和经常生活的法国——不知何故,所有这些都是我生存的动力。(宋小松采访,2023年9月)
的确,谈到宋小松(Phénix Varbanov),似乎很难绕过他的父母——父亲是保加利亚人,著名壁挂艺术家万曼(Maryn Varbanov);母亲是中国人宋怀桂,香港M+美术馆更是于几个月前为其举办了以“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为题的大型回顾展。两位艺术家的跨国婚姻得到了周总理的特批与祝福,而宋小松就是他们爱情的结晶。
如此瞩目的父母,难免为其带来压力和“羁绊”,但小松在不懈的创作之路上,终于找到了将多元文化融会贯通的突破口,并最终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宣纸和水墨的选择如同基因中的呼唤,而受其自身成长环境和经历的影响,宋小松的作品中又充满了前卫感和观念性。他不断探索材料的创造性表达,并将家庭的文化积淀化作自身的羽翼,游刃有余的翱翔在跨文化融合的语境中,突破父母声望、突破中西界限,并不断地突破着自己。正如观众所言:“你很难通过中西方的方式来判断他的作品,因为他已经将它们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亦如策展人文德所言:“从宋小松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寻求开辟属于自己的美学和哲学道路,并构建自己的多重身份。恰恰是他的身份多样,他的支点够多,他才能够开创一条独特的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之路。这些所谓的‘支点’使他成为一座桥,这座桥能始终帮助人们走向另一面。宋小松将他的使命定义为‘打破文化之间的隔阂’。”所以,他用自身弥合了“跨文化”本身。
所有冲突又归于和谐
在不同文化、语言、色彩、形式之间游走,需要一种特殊的能力。在宋小松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褶皱的纹理,但作品本身却是平面的;看到了力量的冲突,但画面整体却是和谐的;看到了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但内核却是东方韵味的。而艺术家是如何把这些看似对抗的东西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呢?
答案也许正是“皆非”。宋小松拒绝在“是”和“非”的二元对立中寻找答案,反之,他始终关注于自身精神的纯粹表达,冲突在于表象,而和谐内化于心。正如他作品中所呈现的,在那无数裂隙和褶痕之间,人们能够感受到能量的碰撞与挤压,而也正是在这崎岖的缝隙中,艺术家找到了自己的答案:“火山喷发造就的纹理总是在我的艺术中反复”——这种形式的生命动力也为艺术留下了特有的空间和想象——正如艺术家所说,“是被神秘所操控的”。
宋小松喜欢中国的宣纸,通过“雕刻”宣纸来表达艺术创作,从而形成他在法语中所说的“mouvementsmouvementés”(“动荡的运动”),进而增强艺术生命的活力。因此,他的作品虽然是平面的,却带来视觉上的“雕塑感”,而当这些作品与他的拼贴和装置作品并置时,观者才会恍然大悟。
肌理的探索在小松的作品中尤为重要,他将答案让渡给观者:有人看到其作品,想到了从飞机上俯视大地的褶皱,有人想到了山脉的崎岖起伏,有人说那画面如同迸发的火山和流淌的熔岩,也有人则表示那些纹理交错如同人体的肌肉与组织......宋小松将答案留给观众,在“皆非”之地,去找到更多可能。
天地人——在宇宙中重拾自我
有趣的是,展览中的很多作品都以“星宿”命名,这让人好奇宋小松为何如此迷恋宇宙。
这一猜测也得到了策展人的证实:“我们在展陈设计上,也的确在这一点上用心良苦。在入门的第一个展厅,我们通过一幔帘帐引导观众开启'皆非之地'的艺术之旅,营造代入感的氛围。在这里充满了对抗与融合,这样交织的力量让你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能量,不管是颜色、纹理、还是情绪,亦或是圆形、轴画以及西东方身份......观众看到画面中红、黑、黄、绿等不同颜色的对冲,如同烟花一样绚丽,这是希望观者可以在第一个展厅的明丽和活力中补给能量,在碰撞中找到平衡。”
“而在第二个展厅,作品的颜色更加深沉。选择的尺幅也相对较大,我们希望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去沉淀下来进行冥想——在大幅林立的作品之间,去思考作品、自己和宇宙之间的关系。”
为了打破传统展览的平面化呈现,更好的配合宋小松作品的肌理和质感,艺术家及策展人特意在第一个展厅的地面布置了一个镜面,从而让观者将目光下移,并看到展厅的反射。而步入第二个展厅,一幅巨大的圆形作品悬挂于棚顶,引导观者抬头仰望,这不禁让人想到了中国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更有趣的是,宋小松的英文名叫Phoenix,译为凤凰。在古埃及艺术中,凤凰的描绘与太阳神联系在一起,并被认为是重生和复活的永恒循环的体现。而在中国,凤(fèng)字代表雄性,凰(huáng)代表雌性。中国文化中的凤凰概念也包含阴阳原理。雄性凤凰象征着阳能量,象征着太阳、光明和主动,雌性凤凰象征着阴能量,象征着月亮、黑暗和被动。两只凤凰的结合象征着对立面之间的和谐,创造了世间所必需的完美平衡。不难发现,这种阴阳的形式在其作品中亦无处不在。
宋小松表示,人人都是宇宙天地之间的“凤凰”。就像他的艺术作品一样,我们由褶皱的,多变的身份组成的。 我们尝试着观察内部或外部的间隙和裂缝,但这些间隙和裂缝也不断提醒我们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身份,也正是这样的间隙为我们提供了自我反思和自我发现的机会。它们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具有挑战性的。
“(很多时候)我们被(外界)强迫相信,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但(其实)我们不必选择”。
皆非,强调的不是对既有的否定,而是找到其他更多的可能和肯定。放眼宇宙,我们如同尘埃拂过,但每一刻都值得被更好的发现、绽放和珍藏。在宋小松的“皆非之地”,在绚烂之后的冥想之中,愿每个人都能重拾自我,并发现更多元的自我。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