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官方网站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马蒂斯的马蒂斯”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更新时间:2023-07-18 09:25:24 点击:12960

2023年7月15日至10月15日,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呈现现代主义艺术巨匠亨利·马蒂斯(1869-1954)于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

作为迄今为止,亨利·马蒂斯——20世纪重要艺术流派“野兽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艺术生涯于中国的首次完整呈现,本次展览从位于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的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藏中,精选280余件涵盖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多元媒介的作品与藏品,呈现自马蒂斯学徒时代开始,到开创野兽派并成为其代表人物、直至后期投身剪纸艺术,再到晚年主持旺斯礼拜堂设计的完整艺术生涯与毕生探索轨迹。此外,展览还增设特别章节,对马蒂斯与“野兽派”对中国19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联系与影响进行了探讨。2023年11月4日至2024年2月18日,展览将巡展至上海UCCA Edge。

亨利·马蒂斯,1869年12月31日在法国勒卡托-康布雷齐出生,出身于拥有300多年历史的纺织世家。在去世的前两年,马蒂斯决定将自己收藏的最珍贵的一批作品捐给家乡,由此奠定了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的馆藏核心。马蒂斯不但为此精心挑选展品,还亲自参与美术馆展厅的规划,甚至精确到每件作品的具体摆放方式,马蒂斯美术馆也是马蒂斯生前唯一落成并亲自参与策划展陈的美术馆展览标题“马蒂斯的马蒂斯”源于艺术家美术馆规划的高度参与,旨在突出强调马蒂斯本人对于展览的“策划”角色。因此,本次展览可视为马蒂斯独一无二的艺术遗产与当下观众的相遇,以最为直观的方式,近距离呈现马蒂斯一生的艺术探索、创作脉络与艺术理念。

2023年是马蒂斯诞辰154周年,值此之际,这批珍贵的藏品离开艺术家故乡法国,首次远赴中国。“马蒂斯的马蒂斯”不仅是对马蒂斯完整艺术生涯最为直接的呈现,更邀请中国观众共同踏上一段独一无二的发现之旅,藉由艺术家本人所倾注的心血及其70年前捐赠的一批收藏珍品,对这位艺术大师不懈的创作实践、卓越的艺术成就与人生经历展开深入而全面的探索。

“马蒂斯的马蒂斯”遵循艺术家的人生与创作发展轨迹,以11个章节展开,在UCCA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展厅空间内,通过280余件珍贵且丰富的作品与藏品,为观众呈现一个充满马蒂斯个人印记的展览。展厅内每个空间天花板的形状与颜色均以马蒂斯的剪纸和作品色彩为灵感进行设计,在向这位“野兽派”开创者打破审美传统观念,对色彩与艺术创作形式大胆创新致敬的同时,邀请观众一览马蒂斯艺术生涯各关键时期的创作演变。

“马蒂斯的马蒂斯”以艺术家的亲笔信作为序言,首先通过“美术馆的缘起”介绍这批珍贵展品的起源,其中核心展品均由马蒂斯生前亲自精心挑选。因而本次展览随后开启的各个篇章不仅是对马蒂斯人生与艺术创作脉络的系统性回顾与梳理,更是马蒂斯本人对其毕生艺术实践的一次自我阐释与总结。接下来的“马蒂斯的早期艺术训练”聚焦艺术家不断积累和扩展创作技法的早期实践。此时期的马蒂斯通过临摹大师作品,如用六年半时间才完成的《临摹夏尔丹〈鳐鱼〉》(1897-1903)、肖像画练习,如《自画像》(1900),以及通过旅行感受不一样的光线和色彩,如《第一幅静物橙子》(1899),为此后的关键性艺术突破奠定了基础。第三章“野兽派的革命”则重点呈现马蒂斯所引发的“艺术革命”,通过具有革命开创性的作品,如在阳光明媚、色彩缤纷的小渔村科利尤尔创作的《科利尤尔,太阳街》(1905年夏)、《科利尤尔的海岸》(1905)等多幅作品,以及马蒂斯终生保留的组画《鸢尾和虞美人》(I和II,约1912年春),展现了马蒂斯如何大胆打破传统绘画观念的束缚,颠覆因循守旧的画法,为绘画史开启了全新篇章。

第四章“1920年代:模特至上”再现了在一战后西方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时期,马蒂斯所踏上的全新创作道路。在《小纤细躯干》(1929)、《穿彩色条纹裤的大宫娥像》(1925)、《〈亨利埃特 II〉素描》(约1928)、《室内裸体像、威尼斯台灯与金鱼》(1929)等作品中,马蒂斯通过雕塑、素描、版画等媒介对于人体与人像展开探索。而东方风情服饰,借助道具打造的装饰性布景,以及模特身上所散发出的丰韵气质,则为马蒂斯画作的叙事空间注入了图像的张力。接下来的“塔希提之旅”突出强调了1930年塔希提(大溪地)之旅给予马蒂斯艺术创作的灵感与影响。身处逆境的马蒂斯,在60岁花甲之年对自己发起了全新挑战:前往塔希提,寻找新的光线。他在此行多年之后才创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塔希提之窗或塔希提岛II》(1935年12月18日-1936年3月15日)、《大洋洲,天空》(1946)和《大洋洲,海洋》(1946)等作品。这次旅行不但改变了马蒂斯的认知,成为他向内寻觅和自我超越的契机,也为马蒂斯日后投身具有艺术革命意义的剪纸创作奠定了基础。在“1940年代:风格的极致”中,马蒂斯通过标志性色彩鲜艳的油画,如《两位女孩,黄色裙与苏格兰格纹裙》(1941年11月2日-16日)和墨水线条的描绘,如《凯西亚的肖像》(1951年6月14日)等作品,为自己从艺术生涯之初对油画和素描领域的探索做出总结:即解决线条和色彩之间究竟孰占上风的问题。而风格激进的《阳光透过窗格照进室内》(1942年10月22日-23日)不但代表了艺术家在创作方向上的重要转变,也启发了许多后世的艺术家

随后的章节着重呈现了马蒂斯晚年艺术创作的转向和所涉媒介的多样性。第七章“剪纸”聚焦马蒂斯艺术生涯后期几乎全身心投入的剪纸创作。从《〈决定性瞬间: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摄影集》封面设计稿(1952)、《伊卡洛斯》(1947)、《蔓藤花纹》(1947)再到剪纸技法集大成之作艺术书《爵士》(1947),马蒂斯不断丰富剪纸的应用范围和表现力,将其逐渐发展成为既拥有独立性,同时可以应用于壁画、织物、彩色玻璃花窗、书籍等不同材质作品创作过程的技法。对马蒂斯而言,不透明水彩剪纸这一创作技法的发明可以跻身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革命,也是马蒂斯试图解决线条与色彩关系问题而长期研究的结果。在“旺斯礼拜堂 :最后的创作高峰”中,将近80岁的马蒂斯开始着手旺斯礼拜堂的设计,这一过程历时四年,也被其视为毕生艺术探索的结晶。通过展出的《白色与金色十字褡模型》(1950年末)、《旺斯礼拜堂的礼拜台布习作 I》(1949)和《圣母子》(1950-1951)等作品可以看出,从建筑、壁画到玻璃花窗、服饰到礼拜用具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马蒂斯所致力追求的线条与色彩的完美平衡。

第九章“马蒂斯与织物”则特别呈现了马蒂斯丰富的纺织品收藏及相关创作。其中包括马蒂斯去世前创作的最后几幅油画中的一幅——《穿蓝色冈多拉宽袍的女子》(1951年12月)以及挂毯作品《弹鲁特琴的女子》(1949年5月14日-1950年10月23日)等。在接触油画之前,青年时期的马蒂斯从奢华精美面料里获得的视觉美学体验深植于他的记忆之中,成为其后期创作灵感的沃土。马蒂斯不但将它们称之为自己的“工作图书馆”,还得益于其所掌握的相关技术,促使他将创作延伸至服饰、挂毯、地毯、丝绸方巾等织物的设计,以及对舞台艺术等领域的探索。这可以说是马蒂斯在开创“野兽派”之外,所引发的另一场重要的艺术革命。通过第十章“马蒂斯与书籍插画”,观众将了解到马蒂斯创作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绘制书籍插图与设计封面。其中包括马蒂斯为自己参与的第一本艺术书《马拉美诗集》绘制的多幅插图,以及马蒂斯为1940年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法国艺术杂志《Verve》创作的多期封面等作品。书籍插画可视为马蒂斯的特别创作领域,因为在这里他可以自如运用其所掌握的所有创作技法。此章节除马蒂斯的书籍设计作品之外,还同时展出了贾科梅蒂、莱热、毕加索和夏加尔等著名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书,为观众呈现当时文学艺术、出版行业密切交流所带来的创造力迸发的文化图景。

亨利•马蒂斯,《自画像》,1918年1月1日-16日于尼斯市,布面油彩,65.5 × 54.3 cm。玛丽•马蒂斯捐赠国家,奥赛博物馆,巴黎, 存放于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勒卡托-康布雷齐,1978年,Inv. RF 1978-33。图片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提供(DR)。。

展览最后的特别章节“马蒂斯、野兽主义与中国现代绘画”对马蒂斯的作品及野兽派如何传播至中国,及其对中国1920-40年代现代绘画运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此部分由UCCA研究部副总监黄洁华策划呈现,通过大量历史文献与刘海粟、丁衍庸、关良等近代画家的珍贵原作,追溯了马蒂斯的艺术(多通过留日学习的中国艺术家)从法国传到中国的历程,以及当时错综复杂而又精彩纷呈的艺术发展图景,从现代主义风格、左翼文艺思潮到传统文化的调和生成,各方意识形态与风格流派纷纷登场。藉由对这一段中国当代艺术“史前史”尘封一角的回溯,呈现了当时中国艺术家如何受马蒂斯的启发进行突破性的全新探索。

UCCA馆长田霏宇对此表示:“这是一次珍贵而难得的展览,UCCA为能再一次将20世纪艺术巨匠的作品带至北京与上海与观众见面而倍感荣幸。此次展出作品不但数量和类别极为丰富,而且是马蒂斯本人最珍视的一批作品,这尤为令人期待。”

“马蒂斯的马蒂斯”由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馆长和首席策展人帕特里斯·德帕尔普策划,帕斯卡尔·罗德里格斯负责展览设计,Doors 门艺提供全程支持。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