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术网

主页
人民艺术网官方网站
人民艺术网-最新的艺术资讯,最权威的艺术解读

「頌」艺术中心「藏家厅」首次开放,呈现“加速景观”

更新时间:2023-01-12 18:05:29 点击:8520

「頌」艺术中心2楼「藏家厅」首次开放,为大家带来由「頌」创始人苏芒策展的“加速景观” 于2023年 1月 6日正式揭幕,展览汇集了三位新锐艺术家杨淞、杨凯、马晟哲近年来的27件代表性创作。他们同以“速度”这一重要主题,却展示了各自不同的艺术媒介探索以及极富个人语言的视觉呈现——杨淞的“加速的风景”,杨凯的“慢速的对抗”,马晟哲的“速度的有序再生与无序崩坏”。为注定不平凡的2023年带来不平凡的“速度景观”。

速度与真实

策展人 / 苏芒

2023年,你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有极不平凡的意义。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里,相信很多东西颠覆了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不可知,不可控,时间从来没有过这么强大的变数,我们开始不再思考那么长久的事情,比如生命、永恒,而是在片刻的自由空间里,抓紧地见一面,看一眼。速度和距离,都变焦了,这一年我并不想忘记,也不想急匆匆地,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似的,立马回到“从前”。

▲ 左起:艺术家杨淞、颂艺术中心创始人及策展人苏芒、艺术家杨凯、马晟哲

所以,今天的展览,我们特别选择了三位年轻的艺术家,籍以他们的创作,提供一个去重新看待“速度和真实”的全新视角。

杨淞、杨凯和马晟哲,是三位截然不同的青年艺术家,然而,他们又不约而同地用差异化的媒介手段来表达“速度”对于物质和感知带来的逆差:如何采用本身原教旨属性很强的材料来造就二维下的多维变速景观。让速度——这个以解放和自由的名义,被科技释放并越来越快地裹挟着我们的符咒,在这里被解构,被转化。在操作意志的把控下,展现出精准而丰富的视觉表现力——从而达成了关于材料使用和艺术观念表达之间极为深化的哲学思考。

▲ 杨淞作品,公路,线条、装置,2020

热爱赛车和骑行的杨淞,将自己在高速公路上疾驰到飞升的感觉,抽象提炼为几近vanishing point的视觉经验,将狂野的情感动因与精心打磨的技术意图统合到了一起,以0.1毫米的钢丝和上万次缠绕,使媒介材料构建出具有幽深宇宙般的动感画面。他独创的速度抽象的文本和叙事核心,充满了紧张感和强大的张力。就像他在2021年个展所谈到的:“当我们开到公路灭点那个地方的时候,那儿你和风景都一起消失了。”当这些纤直的钢丝一层层累叠到一起的时候,一个涌向极限的中心开始出现,围绕着这个无尽消失的点,速度确确实实成为了可被欣赏移动的风景。

▲ 杨淞作品细节

“极细的钢丝更有张力,符合我想表达速度的紧张感。它的韧度、拉到的直度,它的光泽,透明感,既有存在又有透明性,是材料给我带来了新的东西。”钢丝在一种精准的选量与编织条件下焕发出了新的属性和结构性功能,这种新的物质姿态给杨淞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思考空间。在杨淞“旋转”系列实践经验中,加速,成为可被感知的视觉单位,世界不仅仅在偶然的条件下构成的,世界还是速率不断调节、失控、翻折与挤压过程本身,在这一过程中,表面林林总总纷繁多样的对象世界开始烟消云散,视觉上的速度之线成为了关于世界的新的语法替代。

当我们脱离了约定俗成的模型与秩序,势必堕入无名的恐惧。当事物从一个定向的、狭义的、微观的有机对象,转向一个敞开的、无序抽象的无机经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最终会渴望回到古典意义上的悠远与沉静。由此,无论是其中的尼安德特人、爱因斯坦、猩猩,还是猫和孕妇都处在这一加速离心力的操控指令下,所有物质都被一种共有的离心的周转运动所统率,形象轮廓会消弭,物种离开自身特殊样貌,开始回归为一个原初真实的载体。速度成为了产生和消解一切形象的始终与缘由。

▲ 杨凯作品,礼三十八,纸本水墨 ,2020

艺术家杨凯,则在多年西方当代艺术的语境里,最终找到了对抗速度的视觉语汇——那脆弱却古老的传统绢本水墨。在他最富有标志性的“礼”系列中,明式家具中的坐具、乘具和卧具都脱离了平时古典家具系统聚合的状态,在慢速古老的岁月中“分崩离析”。从物的本体中生发出多重的带有“慢速度感”的幻影。四出头官帽椅、琴桌、案几、脚踏等造型的线与面不再是基于实体空间的圆浑状摆置,而是展现为后现代的碎片、解域与带有割裂况味的去中心形式。它们开始以与实体剥离开来的残影指向未来,充满虚无的美学意味。在实与虚的对照与穿插之间,轻重色块的填充与留白之间,明式古典家具中所寄予的礼之缓缓悠长,与当下人们飞速变化的当代语境之间,曾经习以为常的物的秩序被加速地颠倒了,颠倒是一种风格,慢是一种对抗。杨凯的探索,更多是偏向永恒的寓意。

在杨凯作品中,荧光色丙烯的使用大胆突兀,让绢本自身所带有的轻透感,附着了艺术家有意为之的工业感和科技气息,进一步丰富了原有的中国传统颜色体系,与其画作符号上的挪用和转化逻辑相契合。

《礼》是中国传统在当下观念中,以物质的形态仍然坚固的存在的信念。它,既是游离于我们之外的,又是亲近的。这正是杨凯的作品中所展现出的,那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困惑感,令人欣喜又深感不安,长久凝视下的专注与静默。

▲ 马晟哲作品,Digital Shanshui-No.92,宣纸+木板+丙烯媒介剂综合材料,2022

马晟哲以他特有的审慎/离叛视角反身于大数据模式下的规整与秩序,其作品呈现出一种无序的加速化结构。如果说马晟哲之前的作品还停留在表达机器在崩溃时刻的语言,那么现在则试探出一种加速语言的秩序,一种崩溃/分解化的信息语言逐渐重新聚合/组构成的再生秩序。凯瑟琳·海勒(N.Katherine Hayles)在《我们何以成为后人类》中提到“尽管信息通常是被定义为降低(reducing)不确定性,但其实它也依赖于不确定性。”马晟哲正是置身于这种不确定性的二律背反轨道之上,所进行实践的。“在这种系统里,有序的模式和无序的随机性通过一种复杂的辩证法绑在一起,相互之间成为有益的补充而非截然对立。”从而致使对图像/绘画的观念解读也很难仅囿于对机器和人的身份问题的译介,而是更多的处于对一个更为多元化也充斥着更多可能性的信息关系(系统)的解读。正如《Landscape》系列所绘制出的日益更新的编码景象,在人对计算机进行持续更为系统化地操作过程中,在编码体系不断地处于崩坏与整合之际,展开了计算机的视觉速率与人所共生的存在基底。

杨淞的加速度和宇宙旋转的晕眩感,杨凯对传统慢节奏、文化序列的打破重构,以及马晟哲在当下全新计算机话语系统里所发现的速率视野,都彰明了速度是一个伪命题:在极高和极慢的速度下,物质和人心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在无垠的宇宙中,没有什么是永恒而可控的,唯有那美学况味,消解着过往的焦虑和忧愁,提示着我们当下境遇中难以被统一命名的生命质感与风格,并在印刻着“未来”与“传统”的肌层之间填续新的理解空隙。然而我们会在这些作品中看到,在充盈着加速韵律的连续景别中,画幅的休止终将成为最令人激越的完整补充。

展览 · 现场

相关阅读

    暂无信息

热门标签

    习近平
    世界卫生组织
    张艺兴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