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日,《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
艺术家计划》绘画及摄影竞赛参赛作品初评会在网上举行。由于疫情原因,评选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评选会由此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策展部主任、四川美术学院CAEA
美术馆学术顾问、
当代艺术调查局(ABI)发起人宋振熙先生主持。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美院跨媒体
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管怀宾先生;学术委员会成员独⽴策展⼈和媒体⼈,北京Lingsheng
艺术基⾦会的国际项⽬部主任,以及苏黎世Lelong
画廊的总监Alexandra Grimmer女士;澳门美术协会理事、澳门牛房仓库
艺术团体会员大会主席、澳门
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吴方洲先生;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艺术管理学系教授胡斌先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
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学、
设计学博士生导师汪蓝博士同时在线参加。
《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
艺术家计划》是由大湾区青年
艺术家计划组委会主办,澳门科技大学及广州美术学院
美术馆协办,澳门伦敦人赞助。并得到了中国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机构的共同支持。
竞赛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或者由粤港澳大湾区机构推荐的18-45岁(含45周岁)的
艺术家以及热爱
艺术创作的任何职业者。集体创作可联合署名,按每件作品视作一个参赛单元。参赛
艺术竞赛的
艺术门类包括:绘画单元及影像单元(摄影类作品)两大门类。
《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
艺术家计划》自7月15日起征集作品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截至8月27日24点,共有627名参赛人员注册报名。我们进行了后台的检索,剔除了一些重复报名的情况,最终有564人在报名截止前上传了作品,其中内地470人,港澳地区:90人,其他地区有4人。共收到作品1327件,内地1115件,港澳地区202件,其他地区10件。 所有作品当中,摄影作品数量415件,绘画作品数量912件。
汪蓝博士说:“《明日可及-2021年大湾区青年
艺术家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作品的评审工作已经展开,这次活动得到了粤港澳青年
艺术家的热烈响应,踊跃报名,参赛作品超过1000件,共分为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两大类。此次的报名参赛作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和材料不拘,真正体现了此次活动的宗旨和意义,即展示大湾区青年
艺术家的力量和水平,体现澳门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
当代艺术的丰富性。我们预祝此次活动和
展览顺利进行,期待入围的精彩作品早日和广大观众见面。”
在评选会间隙宋振熙老师表示:“‘明日可及’,首届大湾区青年
艺术家计划,已经进入初评阶段。参与过大量青年
艺术家扶持、发现、选拔的我对本次活动是有所预设的,一方面是怀着期待,一方面则是充满忧虑。期待的是在具有地域性明确扶持对象和
艺术范围的精准评选下相信会有很好的
艺术作品呈现。而我焦虑的是大量的评审工作和评选过程会产生一些规则上的障碍,使得评选结果不能做到最优解。经过这些日的大量阅读材料和集中讨论。我发现整个青年
艺术家计划的未来是充满能量的。从作品上看,他们不仅反应了年轻
艺术创作者的时代语境,同时也有不少的创新突破。其次,在作品中,还看到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澳门青年
艺术家生态,以及和大湾区乃至全国
艺术家的
艺术语言之交流。此外,从评选的过程来看,组委会的规则设置以及过程,是对
艺术家、奖项组织者的认真负责,是尽所能的为中国
当代艺术未来做好基础发掘者的工作。当然,有奖就有争议,有
艺术就有批判。我们没有回避评委之间的评审差异性原则问题,并且寻求更好的平衡点去让入围资格能够较为公正的给予更多有意义的
艺术家们。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发现客观问题,即在青年
艺术家创作生态中,我们看不到太多充满激情、刺激、对撞气质的作品,这是
当代艺术一个时代的客观还是一个未来的缓冲,我们只能保持思考,为未来的多维发展提供自己的一些看法,而这些看法将落在我们所谓的
艺术家创作生态的判断上来。”
Alexandra老师在看过参赛作品之后感叹道:“本次项目,吸引了很多内地和港澳的年轻
艺术家,总的来说,这些
艺术品的质量非常好。尤其是摄影媒介,正在为大湾区和内地的年轻的
当代艺术家们,开辟了非常有趣的视角。
我们看到有一些作品,关注到了‘明日可及’这一主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主题,我们藉此可以关注到年轻
艺术家在如今高速生活的时代,对‘时间’这个概念的看法。”
经过学术委员会的初评,共入围摄影作品及绘画作品各50件。入围作品已于近日在《明日可及——2021大湾区青年
艺术家计划》微信小程序上集中展示。
据悉,之后学术委员会的评审们还将召开若干次评审会来决定最后的奖项归属。届时获奖作品将于澳门伦敦人展出。因疫情防控影响获奖作品的颁奖典礼及
展览开幕式将延后至10月12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