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展览艺术家市场跨界

资讯

和美术馆将呈现法国艺术家贝纳·维内中国首次个展“单义游戏”

发布时间:2021-09-15 16:57:57

2021 年10 月1日,在和美术馆对公众开放1周年之际,将呈现法国著名当代艺术家贝纳·维内(Bernar Venet)中国首次大规模个展——“贝纳·维内:单义游戏”。

贝纳·维内的钢结构雕塑《三条不确定的线》,在美术馆启动展中以户外装置的形式于夹岸花园呈现,其刚劲有力的线条和粗犷的金属质感仿佛在此打开了一个可穿越的异质空间。围绕其代表性的钢结构雕塑与独特的数学语言,本次展览将对艺术家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的艺术实践进行全面呈现。

《函数y=2x^2+3x-2的抛物线》 贝纳·维内 布面丙烯 168 × 97 cm 1966 © Bernar Venet Studio

《齿轮、齿根及轮齿厚度设计草图》贝纳·维内 炭笔、钢笔、纸上拼贴 52 × 62 cm 1966 © Bernar Venet Studio

贝纳·维内的创作始终专注于如何运用数学符码与图表消解艺术惯有的隐喻性和多义性,通过理性的方式抹除主体的存在,将艺术从主观臆断中解放,停留于画面所展现的数学逻辑本身。

数学、模型、公式、符码、图表,这几个词似乎令人难以将其与艺术相联系。但这些象征理性与功能的元素正是贝纳·维内创作的材料,甚至是创作的目的本身。

《190°和136°两个角的位置》贝纳·维内 布面丙烯 φ 245 cm 1977 © Bernar Venet Studio

自20世纪50年代起,哲学、语言学和文化理论的革新不断刺激着新的艺术实验,推动着现代艺术摆脱审美的束缚,朝观念艺术迈进。观念艺术中的“观念”一词,既暗示着抽象性和思想性,也暗示着观念主体的存在,由此,艺术的意义逐渐脱离作品本身,脱离审美的凝视,依附于作品所承载的观念或情感,而这往往是个人的、隐喻的。当传统的媒介和形式分析已失效,对观念的揣测与阐释便成为进入艺术的唯一途径。

“去阐释,就是去使世界贫瘠,使世界枯竭——为的是另建一个‘意义’的影子世界。阐释是把世界转换成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倒好像还有另一个世界)。”

《关于带有离散线段的形态学字符》贝纳·维内 布面丙烯 183 × 243 cm 2001 © Bernar Venet Studio

《关于“张力测量时刻”》贝纳·维内 布面丙烯(抛光)208.3 × 162.6 cm 2001 © Bernar Venet Studio

1963 年,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在其文集《反对阐释》中对过度阐释所带来的后果如此说道。与此对应的是六十年代极简主义者所开启的另一种实践:他们不再赋予作品和材料任何象征意义,拒绝心理隐喻,将艺术的意义从个人语言中抽离出来,转而在公共空间中找到一种普遍的语言,以此揭示万物为何。

《带有“负数”的金色三联画》贝纳·维内 布面丙烯(抛光) 247 × 592.5 cm 2011 © Bernar Venet Studio

《右下带有字母“W”的金色绘画》 贝纳·维内 布面丙烯(抛光) 210 × 210 cm 2011 © Bernar Venet Studio

维内对此抱有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纯粹个人化的表达对现实世界并无帮助。如果艺术终究是一种个人的表达,那么最终要通往的只是艺术家个体的心理情感,他的个人感受,他的个人信仰,甚至是纯粹个人的宇宙观。最终,艺术只能吸引表达者自己,或是与他有着共同幻想和经验的人。而数学的运用,则是维内对“表达”和“阐释”的反抗。他拒绝任何含糊不清的图像隐喻,追求意义的单一性,将一连串理性的数学语言转化为图表,由此,作品只能够在数学维度中得以解读,任何其他语境之下,无论是哲学、宗教还是社会学,都无法产生意义。

《上方带有数字23的金色饱和圆》 贝纳·维内 布面丙烯(抛光) φ 214.5 cm 2011 © Bernar Venet Studio

借此,数学的单义性被引入一个其本不可能产生作用的领域。面对另一种语言,既有的艺术法则失效,图表本身既不具备表达性也不具有传统美学意义,任何试图阐释的努力都将感受到揶揄,并终将宣告失败。正如置身于一场单义游戏,你要做的只是留心观察画面,按图索骥,最后便可来到那唯一出口。

《三条不确定的线》贝纳·维内 轧钢 255 × 406 × 310 cm 2007 和美术馆收藏 摄影:刘相利 ©HEM

关于艺术家

贝纳· 维内,1941年生于法国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省,现生活、工作于美国纽约和法国勒梅。作为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法国艺术家之一,维内在世界各地参与了逾30 个公共雕塑展览和项目,并曾获得巴黎市艺术大奖、法国最高荣誉军团骑士勋章以及2016年国际雕塑中心授予的终身成就奖。

上一篇 下一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