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1 12:45:34
2025年8月20日,山中天艺术中心与琥珀当代共同呈现的一场为期两周的“旅途II”(VOYAGE II)双个展圆满落幕。这场将“旅途”作为精神内核的展览,以德国艺术家迪特·努尔(Dieter Nuhr)与旅德华人艺术家蓝镜(Jiny Lan)的对话为轴线,构筑起一个由视觉语言搭建的临时飞地,也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地理与文化藩篱的视觉哲思。
“旅途Ⅱ”开幕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当“抵达”不再是终点,“旅途”便成为永恒的创作母题。“旅途”虽已落幕,但其引发的关于边界、记忆与视觉翻译的讨论仍在延续。两位艺术家用截然不同的语法,共同书写了关于全球化时代文化迁徙的复杂诗篇。
“旅途Ⅱ”开幕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王一妃
琥珀当代创始人
蓝镜作为中国籍旅德概念艺术家,其作品融汇了如里希特的笔触并对于经典艺术符号的再创造,展现出强烈的精神内核与跨文化思辨。迪特·努尔不仅是德国家喻户晓的脱口秀演员,更以具有绘画感的摄影叙事著称。他的多层叠加影像绘画透露出温柔与怀旧,形成艺术表达中深刻的“反差”。尽管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两位艺术家分别以画笔和镜头搭建起连接中西方艺术脉络与城市肌理的桥梁,引导观众审视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迁徙中的情感共鸣。
特别感谢两位艺术家带来的精彩作品,让这场跨文化对话成为可能;也感谢山中天艺术中心团队的全力支持,以及张馆长的悉心帮助,让展览得以顺利呈现。琥珀当代期待以“流动策展”的方式,在不同城市种下国际艺术交流的种子。未来,我们会继续带来更多跨越国界的展览项目。
“旅途Ⅱ”开幕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王伟毅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研究馆员 原常务副馆长
迪特·努尔将旅行中拍摄的数字摄影与绘画元素相融合,以独特的视觉语言探索空间、时间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蓝镜的作品超越可见的表象,通过复杂的画面处理,揭示出人与空间、社会之间的深层联结。在其极具目标性的构图之中,既呈现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又展现出人试图主导空间、创造新空间的力量。
两位艺术家以各自的方式,回应了在艺术创作中如何抵御迷失、重塑物质与精神存在的重要命题——这不仅关乎现实,更关乎头脑中如何“书写”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旅途Ⅱ”开幕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张宇飞
山中天艺术中心副馆长
欢迎各位莅临山中天艺术中心——一个位于北京798·751艺术区、专注于实验性与当代艺术实践的非营利机构。我们始终致力于推动具有潜力的艺术创作,促进国际对话,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新方向。
今天我们共同见证展览“旅途”的开幕:德国艺术家迪特·努尔以摄影与绘画结合的方式,冷静审视全球化中逐渐消逝的地域痕迹;而活跃于德国的蓝镜女士,则以诗意的绘画语言映照出跨文化生存中的流动身份与精神探索。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并非简单并列,而是一场理性与感性交织的视觉对话——努尔以勘探式的客观视角,与蓝镜充满内在诗性的表达相互呼应,共同回应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归属与个体安放的深刻命题。
这场展览也充分体现了山中天艺术中心对前沿艺术讨论的关切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馆方衷心感谢两位艺术家的精彩创作,也感谢联合主办方琥珀当代及莅临现场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
迪特·努尔与蓝镜现场导览,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在“旅途II”双个展的现场导览中,迪特·努尔(Dieter Nuhr)与蓝镜(Lan Jing)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引领观众深入每件作品的内核,娓娓道来其背后的创作脉络与精神诉求。努尔通过影像的流动与结构的理性,探讨在全球化语境中个体身份的断裂与重建;而蓝镜则借助绘画的静谧与色彩的隐喻,展开一段诗意与记忆交织的文化回望。
两位艺术家的对话不仅跨越媒介与形式的边界,更在理性思考与感性表达之间建立张力,呈现出一场关于离散、迁徙与归属的视觉叙事。展览从而成为多重文化轨迹交汇的现场,既是对集体记忆的重新书写,也是对当代社会中“旅途”意义的深层叩问——我们如何在流动中确认自我,在异乡构建家园,并在记忆与遗忘之间寻找属于这个时代的身份坐标。
迪特·努尔与蓝镜现场导览,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开幕仪式尾声,蓝镜邀请现场观众共同参与完成一件充满互动性与仪式感的作品。她引导大家用双脚沾取颜料,行走于预先铺设的长幅欧根纱作品之上,留下一个个鲜明而独特的足迹。这一共创现场不仅呼应了她作品中一贯的“文化痕迹”视觉语法,也将个体身体的临时性介入转化为艺术表达的一部分。
蓝镜行为创作现场,山中天艺术中心,2025
艺术家 Artists:
迪特·努尔 Dieter Nuhr
1960年10月29日出生于德国韦塞尔。是德国当代艺术领域的重要代表,也是德国著名的语言类艺术家、喜剧演员、电视节目主持人、德国最有影响力的脱口秀演员。1981年至1989年,他先后在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富克旺根艺术大学学习艺术和历史。
努尔专注于概念摄影,探索陌生与熟悉、距离与接近等主题。在他的数字绘画中,他将摄影数据与绘画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复杂多层次的作品。这些作品探索可见事物与超越可见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感知。努尔的作品通常描绘抽象的表面细节,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画廊广泛展出,其中包括达喀尔、威尼斯和中国成都等。
蓝镜(护照名:Jiny Lan),出生于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1994年从中国美术学院第二专业毕业之后曾短暂工作于人民日报社,1995年留学德国。在德国莫伊郎德美术馆任职其间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联手策划展览“社会雕塑-博伊斯在中国”。自2005年起频繁往返于中国、德国之间,在美国纽约和迈阿密,法国巴黎、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威尼斯、瑞士苏黎世和巴塞尔,哥伦比亚波哥大,以及中国和德国的诸多城市与地区参加群展和举办个展。作品被德国国会、意大利国家博物馆、奥地利林茨美术馆、瑞士希克、法国女性艺术联盟等机构收藏。2023年获得威尔堡金狮奖,2024年德国杜塞尔多夫市政府成立以蓝镜命名的艺术基金会Jiny lan Kunststiftung der Landeshauptstadt Düsseldorf。
学术指导 Academic Advisor:
王璜生 Wang Huangsheng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王璜生,1956年生,广东揭阳人,美术学博士。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云南大学特聘教授等。2000年至2017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200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