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展览艺术家市场跨界

资讯

人民艺术 | "超界拓扑":差异与重复的媒介剧场启幕 有边空间新址首展

发布时间:2025-05-15 18:45:48


 

2025年5月3日,有边空间于新址(798艺术区D-06)开启首展“超界拓扑:差异与重复的媒介剧场”。本次展览的18位艺术家创作涵盖装置、影像、雕塑、综合材料架上等媒介,他们不单以“技术”为契机而选择自然地将艺术介入不同的领域和话题。展览通过三个单元:艺肢、物感、元理,去构思了如同德勒兹笔下“哲学戏剧”般的艺术实验现场,以此提供一种对数字技术焦虑的实践性缓解。这不是回答更不是逃避,而是积极参与到对当下的诊断:当技术突破不断模糊现实边界,艺术或许正成为我们理解世界的新坐标。
 

展览现场
 

第一单元「艺肢:超越媒介」
 

媒介化概念的提出,让艺术自动归位到媒介结构中,并揭示了技术与文化相互塑造的关系。是的,在艺术出现后的千年时光里,它似乎始终扮演着技术与文明的桥梁作用。15世纪油画因显像技术兴起,19世纪印象派因回应摄影的诞生而思辨肉身视觉的模糊,21世纪的今天数字图像技术对这种传统发起了新的邀请。
 

边云翔 内陆电脑生成动画|5分18秒|2023
 

陈抱阳 翩翩 多智能体装置(机械臂、轻纱)|500 × 200 × 250 cm|2024
 

费俊 生命花园·生命之花 数据生成影像|10分钟|2023-2
 

高入云 Approaching 23-01综合材料|尺寸可变|2023
 

李尚儒 逸散石头、电磁铁、电磁线圈、磁芯、电路板|尺寸可变|2025-2
 

王东翰 无垠的低吟集成电路板、蕨类植物|尺寸可变|2024-2
 

媒介化的核心是感知能力的延伸,正如哲学家通过文字跨越时空。现代技术让艺术突破固定场域等限制,在数字世界中转生。而“艺肢”正是对“艺术延展感官”的有机描述。那么反向的,原本的数字幻境是否也能倒灌进现实?这种思维求索抛开了艺术仅仅作为媒介的限制,技术无法实现的、文化无法描述的、肉体无法企及的“超验火花”在艺术家边云翔、陈抱阳、费俊、高入云、李尚儒、王东翰的作品中悄然生长。
 

第二单元「物感:从虚拟到物质性」
 

“物感”试图回答一个根本命题:作为血肉之躯的生命体,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艺术未来?
 

郭工 切问 - 不锈钢 B-6不锈钢|60 × 11 × 40 cm|2017-2018
 

任芷田 20140624丝绸、尾气灰|225 × 300 cm(三联)|2014
 

邵译农 圣子非 右卫-1、圣子非 左卫-5乌木|50 × 37 × 208 cm、90 × 90 × 109 cm|2011
 

许锦龙 意义的意义金属、机械、木头、电机|尺寸可变|2023
 

杨威 降临——光被冻结 缠绕在充满气体的雕像周围TPU工业橡胶、气囊、防弹涂层、聚合树脂、紫铜、制冷压缩机、共振器、烟雾驱赶瓶、碳钢、气体|尺寸可变,约400 × 600 × 600 cm|2020
 

中世纪抄经僧的困境仍在重演——泛黄羊皮卷上的神迹总不如鎏金祈祷书令人敬畏,正如今天闪烁的电子屏幕永远无法替代指尖摩挲纸张的痕迹。在此章节中,艺术家郭工、任芷田、邵译农、许锦龙、杨威的作品复述着艺术史关于“真相”的回答:物质载体与精神内容本是一体两面。虚拟世界试图将感知抽象为数据流的当下,我们却在3D打印的构建的毛刺里,触摸到算法无法复制的温度。
 

本雅明说“我颤抖的笔记是对抗工业生产的最后一道壕沟”,对此我们幡然醒悟: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物质性,构成了艺术抵抗数字异化的最后堡垒。展览作品指向一个朴素的启示:在赛博幻梦与肉身局限的撕扯中,艺术总扮演那根将我们锚定在现实世界的缆绳。
 

第三单元「元理:媒介元叙事」
 

当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向人间,人类第一次在摇曳的火光中看见自己的影子——这既是启蒙的隐喻,也是媒介元叙事的开端。本次展览试图揭示:在数字文明重构“感知”的今天,什么才是感知的核心和本质?
 

大凨 许愿塔青铜、金属烤漆|290 × 316 cm|20242
 

李琳琳 野人花园LED灯箱、木箱、镜面、不锈钢、瓷砖、衣物、旧电视机等综合材料|300 × 210 × 260 cm × 2组|2016
 

雷剑豪 物质图像系列 E-58树脂、uv印刷、亚克力镜面|65 × 65 × 4 cm × 2|2024
 

刘梦雅 & 苏永健 失序的共振——一场以「梁祝」为母题的实验性叙事机械装置、宽屏影像|480 × 480 × 340 cm|2025
 

马东利 他者之下 灯光装置|230 × 432 cm|2022
 

徐梓宸 信号塔现成品,回收玩具|160 × 35 × 35 cm|2025
 

展览艺术家大凨、李琳琳、雷剑豪、刘梦雅&苏永健、马东利、徐梓宸的作品开启叙事:这些媒介载体虽跨越时空,却共同印证着克拉克的断言——任何先进技术都与魔法无异。正如古希腊人通过火种建立文明秩序,当代人正在算法编织的符号系统中重构认知框架。
 

展厅中反直觉的功能体验刻意制造着认知冲突,揭示着媒介元叙事的本质——不在于比较媒介的优劣,或许在于观察人类如何通过不同媒介形态,持续追问“何为理想的生存和信仰”。作为展览的第三单元,我们同时大胆地提出一个终极命题:当人工智能开始自主生成内容,人类是否仍是叙事的主体?答案或许藏在这个单元背后的思辨里——在赛博与现实的交界处,唯有人类对意义的永恒追寻,才是所有媒介存在的元逻辑。
 

艺术家|Artists

边云翔、陈抱阳、大凨、费俊、高入云、郭工、雷剑豪、李琳琳、李尚儒、刘梦雅&苏永健、马东利、任芷田、邵译农、王东翰、许锦龙、徐梓宸、杨威

Bian Yunxiang, Chen Baoyang, Da Feng, Fei Jun, Gao Ruyun, Guo Gong, Lei Jianhao, Li Linlin, Li Shangru, Liu Mengya & Su Yongjian, Ma Dongli, Ren Zhitian, Shao Yinong, Wang Dong Han, Xu Jinlong, Xu Zichen, Yang Wei

策展人|Curator

高江波 Gao Jiangbo

执行策展人|Executive Curator

孙宇航 Sun Evelyn
 

展览信息:

主题:超界拓扑:差异与重复的媒介剧场

时间:2025年5月3日-6月3日

地点:有边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D–06号

没有了 下一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