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7 23:21:27
比尔·爱奇森(Bill Aitchison)《投资仪式》 行为影像 28′47“ 2024
2025年4月30日,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时间的新剧场”即将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隆重启幕。展览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主办,如壹(广州)艺术品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前海万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展出33位青年先锋艺术家的近100件作品,由四个单元组成,呈现湾区艺术生态中绘画、影像和装置等语言的新探索,从个体、社群和全球化的角度探讨当代艺术的所关注的人群、心理和环境等问题。展览自5月1日起在2、3号展馆正式对外开放,为期三个月。
此次展览总策划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罗奇和书记王平,策展人为独立策展人郭赟,学术主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批评家皮道坚担任。
陈雄伟《白夜》 0′10“ 4K影像 2024
一、四大实验单元沉浸体验
展览以“时间的新剧场”为主题,将目光投向大时代洪流下环境的变幻以及思潮的转向。分“时间剧场”“游园惊奇”“异托邦X”和“后人类世”四个单元,以切片管窥湾区当代艺术生态,并进一步以此为参照从社会历史、艺术语言、全球语境和未来想象的角度纵向以及横向地探讨当代艺术的现实与未来。
自中国当代艺术肇端,中心剧场一直在北方,尤其是高度中心化的北京,但时过境迁,南方日益成为新剧场。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彼时具有时代和北方象征的宏大的、崇高的、厚重的以及历史的主流叙事方式日渐离析,而个人的、日常的、地缘的以及微观的叙事取而代之成为了新艺术的方向。当前的珠三角艺术生态事实上指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甚至也可能是全球化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未来方向。
方迪 《部长》 60′ 单频影像 2019
韩建宇《森林深处NO.15》 180g康颂素描纸、碳棒 450×300cm 2023
二、表达形式先锋多元
这是一场以青年艺术家为主的双年展,强调艺术家的在场,聚焦新兴力量在湾区的探索与实践,囊括AI影像、当代舞蹈+脱口秀、行为表演等多种创作形式。展览期间,还将呈现“艺术辩论会”“野生力量-Art Talks”“艺术家成长日记”“艺术吹水集”等15场以上的公教活动。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将是一场艺术与公众无间链接的盛筵,期望在现实意义上建构区域艺术生态与全球化对话的“新剧场”。
“湾区当代双年展”缘起于“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依托深圳前三届联展的影响力,本届双年展在湾区的艺术地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兼国家一级博物馆,见证了新时期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本次聚焦点及辐射范围持续扩大,对湾区艺术进行系统性田野调查及呈现,聚焦湾区先锋青年艺术家的多元创作生态,深入探讨当代艺术的全球化命题。
作为收费展,27日前早鸟票为38元,具体票务信息请通过官方公众号及大麦、猫眼等各大票务网站进一步了解。展览将持续到2025年8月1日。
时间的新剧场
文/郭赟
物事变幻之快往往超出诸众意识,当我们觉察到质变发生,通常已历经漫长的量变。
自中国当代艺术肇端,中心剧场一直在北方,尤其是高度中心化的北京,但时过境迁,南方日益成为新剧场。随之而来的是那些彼时具有时代和北方象征的宏大的、崇高的、厚重的以及历史的主流叙事方式日渐分崩离析,而个人的、日常的、地缘的以及微观的叙事取而代之成为了新艺术的方向。出于历史原因,南方各地的现代史轨迹不尽相同,从上海到厦门,从武汉到江西,从长沙到广州等,均以不同的方式切入及推动着当代艺术的前行。上世纪90年代的商业浪潮中广州成为了新的中心,及至深圳跃升为新超一线城市,加之回归后与大陆往来愈发密切的香港,三城构成了珠三角城市铁三角,如今,东莞、佛山、澳门等地纷纷入场,强大经济体上的超级城市、大型美术馆、国际双年展、顶级艺术博览会以及新兴艺术家群体构成了珠三角大湾区当代艺术的基本生态样貌。湾区当代艺术生态的繁荣无疑象征着“湾区文化”的崛起!
劳大伦 《三角球员》 纸本综合 82×120cm 2019
林奥劼 《艺术乐园》 布面微喷 301×700cm 2022
湾区的历史和现实均链接着海外而与主流历史迥然不同,沧海桑田,当前的珠三角艺术生态事实上指向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甚至也可能是全球化语境中当代艺术的未来方向。“大湾区”字面上多少带有口号性色彩,但本质上“湾区”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湾区当代双年展”缘起于“湾区当代艺术联展”,“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在发起之初便决定以每两年举办一次的方式关注湾区当代艺术生态的现实与未来,并以此为参照,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到中国当代文化与艺术的未来进程之中。2019年5月4日时值“五四”百年之际首次举办了“湾区当代艺术联展”,展览以“时间的边缘”为主题,邀请到13位青年艺术家参加,探讨区域生态在特定时代与环境中的生长,展览引起了艺术界关注,同时也开启了独立策展人对湾区当代艺术生态的介入。2021年同期,第二届湾区当代艺术联展“时间的河”开幕,展览影响力扩大至湾区之外,成为深圳地区年度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展览之一,并被多地邀请巡展。2023年第三届湾区当代艺术联展以“时间的分岔”为主题,探讨“后疫情时代”里文化和艺术语境中或微妙或昭彰的生态变化以及心理转向。上述三届联展的影响力波及海外,成为开启“湾区当代双年展”的契机。首届“湾区当代”以双年展的方式将湾区生态作为区域生态样本置于全球语境中探讨,对湾区生态中的多元创作生态以及可能性的走向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呈现。展览依然以青年艺术家为主,从社会历史、艺术语言、全球语境和未来想象等多方面切入湾区生态的真正内核,同时,双年展在湾区的学术地标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启幕,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作为国家重点美术馆、国家一级博物馆,见证了新时期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本次双年展的主题“时间的新剧场”也暗含了大时代洪流下环境的变幻以及思潮的转捩。
刘香林《一枚戒指》 玻璃、影像 D=2.2cm 2015
吴敏慧 《澳门制造》 尺寸可变 装置 2018
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以“时间剧场”“游园惊奇”“异托邦X”和“后人类世”四个单元呈现湾区当代艺术生态的进行时与未来史。“时间剧场”单元以时间史的视野关照艺术的发生,哲学意义上的时间或许是空间性的,物理的时间与情感的时间在艺术上呈现的是不同的形态,因之艺术的发生是情感形而上的遗痕,也是空间的切片。“游园惊奇”单元重提艺术语言探索,长久以来,绘画艺术面临新的抉择,而湾区的历史记忆与艺术家的真实处境使得绘画语言有了新的衍异。“异托邦X”观照的是全球大环境中的艺术游牧族群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空间与时间的错位中生存,他们永远是局外人!本单元既探索城市空间与魔幻现实的交融,也呈现艺术的前沿实验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真实。“后人类世”直指未来史,在科技、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的夹缝中,肉身与情感走向物化,或许在未来考古中“后人类世”只是形而上化的地质年代,或者形而下的哲学术语,成为一个迷影重重的矛盾体。但无论如何在人与自然、当下与未来以及文化与科技的交互关系中“后人类世”无疑是客观存在的。
徐子薇《隧道》 灯光装置 尺寸可变 2018
本次双年展主办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所在地恰恰毗邻百年前岭南画派的发源地十香园,如今,时隔百年后首届“湾区当代双年展”在此启幕颇具象征意义。湾区后浪推前浪,我们均在时间的新剧场之中!
覃小诗《三婆坛》 木、种植灯、华南植物、水盆 200×200×20cm 2022
杨浩《浩浩传奇》现场表演 当代舞蹈 脱口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