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展览艺术家市场跨界

资讯

人民艺术 | 物质象征与技术重塑:黄浩对太湖⽯的数字化再诠释 

发布时间:2024-10-23 22:27:07

黄浩是⼀位致⼒于探讨物质象征与⽂化反思的当代艺术家,他的作品通过传统符号与现代技术的对比,揭⽰了当代社会的物质主义趋势和⽂化异化现象。他的创作深受中国传统⽂化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对消费主义和技术变⾰的批判性思考。 

在黄浩的创作⾥,“太湖⽯”是⼀直是他持续讨论的核⼼,从2020年开始,他就持续使⽤3d建模的⽅式创作虚拟的“太湖⽯”雕塑,太湖⽯,顾名思义是来⾃太湖周边地区的观赏⽯。是⼀种因其不规则、流动的形态⽽备受珍视的天然物件,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重要的审美符号之⼀,象征着古代中国的“物⼼合⼀”理念。在古代语境中,与太湖⽯的互动不仅仅是美学上的享受,更是⼀种精神体验,允许⼈们将内⼼状态投射到⽯头的轮廓上。它象征着⽣命的起伏,以及⼈类与⾃然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样的⽂化语境⾥黄浩的关注点并非是其形与意,⽽是巧妙地将这种⽂化符号与消费符号并置,呈现出⼀种新的景观。虚拟⽯头的存在不仅是对物质本质的质疑,也是对符号本身的解构与重释——当传统的⾃然符号被置于虚拟空间,并以数字技术的形式再现时,其⽂化内涵是否还能保持完整︖ 
 
Fetishism Landscapes/2020-2024/Virtual Sculpture
 

Fetishism Landscapes, Playground, Swanfall Art, The Handbag Factory, London,UK

黄浩在其表现⼿法上也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作品的虚拟性使得黄浩能够⾃由地操控视觉元素,太湖⽯被设计成具有功能形态的物件,植绒,⾦属,闪亮 , 光滑的表⾯质感和感官讨喜的⾊彩,仿佛这些物件是潮流时尚商品,等待着被消费。在过去,太湖⽯常⽤于园林中的叠⽯造景和假山制作,有着专业且精致的⼿法,通过对⽯材的堆叠和安排,来营造出⾃然与⼈⽂和谐共⽣的景观。⽽黄浩的创作中则有意颠覆了这种对⽯材的处理,他选择了数字复制和粘贴的⼿法来呈现太湖⽯,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黄浩创造出⼤量重复的虚拟⽯头,仿佛在仿造流⽔线⽣产的商品。这种数字化的“复制粘贴”过程,不仅打破了园林造景中⽯材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还模仿了现代⼯业⽣产的特征,将⼀种传统⽂化符号转化为可无限复制的消费品。 
 

Fetishism Landscapes/2020-2024/Virtual Sculpture

通过这些处理⼿法,他将太湖⽯这⼀传统⽂化符号转化为现代社会中的商品象征,质疑了⽂化符号在消费主义背景下的异化过程。在消费⽂化中,物品通常被赋予了定义个⼈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量。黄浩通过这种对形式、质感和象征的创新使⽤,巧妙的批判了⽂化商品化和在消费驱动的世界中身份的碎⽚化。质疑了消费主义在多⼤程度上重塑了我们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他的作品迫使观众⾯对外表与内在真实之间的脱节,这种脱节既体现在个体层⾯,也体现在社会层⾯。随着创作的深入,黄浩开始在作品中更为⼤胆地融合虚拟与现实的元素,他开始将3d打印技术作为艺术创作的核⼼⼿段,并尝试将虚拟设计与实体雕塑结合起来。探讨技术进步对⼈类认知和物质世界的影响。 
 
Up/2024/170*65*130     22 pastes/2024/120*30*380mm

地质时间代表着物质的缓慢演变,岩⽯和地层在数百万年中逐渐形成和改变。然⽽,在当代科技的推动下,这些⾃然过程的时间尺度被急剧压缩,在黄浩的创作中3D打印机将数字数据转化为“真实的⽯头”,这仿佛将⼏百万年的地质过程压缩到数⼩时内完成。这种设计不仅象征了加速的地质过程,也揭⽰了技术对⾃然的重塑。揭⽰了现代技术如何改变⾃然界的基本特性。通过这种形式,黄浩不仅展⽰了信息的物质化过程,也引发了对加速景观分层的反思,让观众思考技术如何重新定义我们对⾃然和⽂化的理解。 

在这⼀系列创作中,黄浩注重材料和技术的运⽤。他的雕塑在打印完成后特意保留了3D打印的⽀撑结构,将太湖⽯的⾃然形态与⼯业化⽣产的痕迹结合在⼀起,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视觉张⼒。此外,含铁材料的使⽤,引入了时间的维度,使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然氧化,在造型上刻意保留⼯业切割的痕迹,并采⽤多材料打印技术进⾏放⼤处理,进⼀步增强了雕塑的视觉效果和概念深度。 
 

2024 This City was a Forest, PAI_32, Kupfer Project Space, London, UK

黄浩的作品通过对太湖⽯的数字化重塑和3D打印的技术探索,深入探讨了传统⽂化与现代技术的交汇,以及消费主义对⽂化价值的重塑。通过这种结合虚拟与现实的创作⼿法,他揭⽰了技术如何改变我们对⾃然和⽂化符号的理解,并质疑这种改变背后的深刻意义。黄浩的艺术不仅引导观众反思当代社会中物质符号的异化与商品化,还促使⼈们重新审视技术对⽂化遗产的影响。他的创作最终呈现出⼀种对⽂化、技术与时间的多重思考,为当代艺术提供了⼀种新的叙事⽅式,同时提醒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如何保持对历史和⼈⽂价值的关注。 

(编辑:郝立勋,现为人民艺术全媒体主编,从事艺术行业二十年,撰写过多篇艺术家艺术展览艺术评论深度稿件。)
上一篇 下一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