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06 18:30:50
展览开幕式
嘉宾齐聚中国园林博物馆
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主办、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协办的“对语青山——傅以新山水诗画展”于1月28日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三号主题展厅正式开展。展览精选了傅以新山水诗画作品80幅,通过“山河远阔”“林壑清晖 ”“采秀撷珍”三个展览章节,展现中华大地的峰峦叠嶂、草木繁花,一画一态,尽显画家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想。在片石山房展区还展出了《读史绘画随笔》十余幅,这是一种融绘画、书法、文学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作者于山水之外的全新探索成果。中国园林博物馆每年的主题展中,书画是重头戏,这些展览为园林和各界的交流沟通搭建起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中国园林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杨秀娟致欢迎辞
中国园林博物馆党委书记、馆长杨秀娟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傅以新老师的山水诗画作品展,诗画交融,正好与‘馆中有园,园中有馆’的最美博物馆高度的契合,因为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内涵是有书卷气的园林。中国古代文人早就把诗情画意融到了山水花木、亭台楼阁里,园林艺术离不开诗词绘画,诗词绘画也离不开园林。所以我相信,即使是非常熟悉傅老师作品的老朋友们,今天看到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此展,也会感受到不一样的味道。”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致辞
傅以新寄情自然,数十年的广采饱览,使他的山水画取材极为广泛,山水湖海、林泉丘壑、红日皓月,在其笔下各得其妙。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大剧院院长王宁在致辞中说:“2022年,中国国家大剧院成功主办了‘丹青诗韵——傅以新水墨画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很多观众在参观留言中表达了对他作品的喜爱。傅以新老师在画坛中有‘光色诗人’的美誉,他用水墨表现光影,可以说在当今中国画领域独树一帜。他的画作不仅呈现出光的变化多端和转瞬即逝,更传达出画家内心强烈的情感和诗意。”
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致辞
书画频道董事局主席王平在致辞中说道:“傅老师为人谦和,他的山水画艺术传承有序,融贯中西,这次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展览的效果非常好,三个系列的山水画集中表现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马振声致辞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原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长马振声在致辞中回忆了傅以新先生学生时代的绘画经历,他说:“傅以新在写生、创作这条路上一直初心不改。另外,他本人多才多艺,修养全面。文学、书法、音乐这些画外功,到最后都在他的山水画中全面地展现出来。作为山水画家,他的人物画基础十分坚实,山水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虽然不大,但是能通过人的体态,把人物内心表现出来”谈到光的表现,他说:“傅以新很早就喜欢光、喜欢色彩,他把喜爱的山光水色在笔下大胆地表达出来,找到了自己的心灵之地,获得了成功”。傅以新的艺术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点,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中国老教授协会秘书长张彦春致辞
中国老教授协会秘书长张彦春致辞中说:“傅以新的作品所以受欢迎,我把原因归纳了几点。一是写生入画。傅先生的作品都是通过写生从实景采集而来,写生是他与自然对话的最好途径。二是傅先生的山水画独特之处是对光影的表述,作品中的光并非写实的自然光,而是经过主观提亮和升华的光,是对大自然与生活中所收获的美与感动的抒发。三是傅先生的山水画取材极为广泛,天南地北、四季风物无不入画,且构图多样、视角独特。四是诗书画合璧,作品不仅有精美的画面,还题有自己撰写的诗词,这些诗作和题记鲜活的记录了创作时的心境和对生活的体悟。
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会长李炜民致辞
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会长李炜民致辞中表示:“画家是要用表情来感染观众,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就傅以新老师作品的‘表情'谈两点感受。第一个是可读性,傅以新的画作的受众群体,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职业背景,不分专业非专业,都可以看到他的内心的感动。诗人有三境,一曰悟境,二曰情境,三曰画境。园林也有三境,就是生境、化境、意境。傅以新绘画给我们带来的表情包,就是生境、情境和意境,这取决于他多年来跑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以他深厚的文学功底转化成诗文,再用笔墨来表达出令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的画境。”
艺术家傅以新致答谢辞
艺术家傅以新在答谢辞中说,2022年在国家大剧院王宁院长的主持下举办的个人画展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鞭策,之后又创造了一批新的作品,其中一部分呈现在本次展览中与观众交流。傅以新向中国园林博物馆捐赠了书法《对语青山》和画作《夔门之晨》。
傅以新向中国园林博物馆捐赠了书法《对语青山》和画作《夔门之晨》
之后画家与几位嘉宾为画展揭幕,覆罩晨光的橙色背景墙上垂下了大红春联“对语青山绘神州锦绣,瞻迎旭日歌华夏辉煌”,把开幕式推向高潮。
画展揭幕
傅以新为观众导览讲解作品
山河印象 新景入画
本次展览展出的山水画都是傅以新生活经历的感受,他说:“往昔的生活印象不断从脑海中调出,重新激发起一种创作欲,通过山水画表现自己的人生轨迹。”傅以新喜欢画别人不画的东西,他很早就画了战鹰升空,靳尚谊先生看后表示吃惊和赞赏。“此后,我又画了民航机、热气球、风力发电机,等等。这都是我所经历的,是生活感受在促使我画"。
嘉宾参观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参观展览
深入山川 笔墨写生
傅以新在中央美院求学时,宗其香先生是山水画科主任,他对傅以新谈话强调,画山水必须要能爬山。此后,傅以新遵循了这个教诲,几十年来爬了无数的山,而且大多是野山。他说:“我就愿意爬野山,因为如此才能碰到大自然特殊的景色,风雨、晨昏、雷电都是大自然的表情,就看你会不会采集。要敬畏大自然,与它交朋友。大自然是我们一辈子学不完的老师。”继而他谈到了笔墨,“我们的口号是师从造化,实际上大家还是在师从笔墨,学了一些笔墨技法,变成一种程式化的东西。而大自然变化多端,绝不是几个谱式能够规纳的。所以,我要在生活中进行无限次的采集,采十炼一,这就是我的理念”。
展览现场
山水园林 诗画合璧
本展中有些作品选取了园林题材,选择的角度迥异于一般的写生。比如作品《伤心沈园柳》画的是陆游的《钗头凤》词的意境。傅以新说:“钗头凤是最令我感动的词作,沈园这个地方我去了两次,只有亲临才能体会陆游要表达的感情。怎么以画表现这首词?我设计了场景、构图、人物情节和动态,我把二位主人公放在柳树林隔湖的两端,以女主人公唐婉垂首离去的背影表达邂逅与永诀的复杂心态。用人物的形体语言表达心理,是我这几年探索的一个方向”。傅以新介绍到。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深厚,继承优秀的传统不只是技法,更包括立意、 精神。古代很多画家本身又是文学家,又是诗人,又是书法家,甚至有一部分还是思想家。“画面不能完全表达的,我想通过诗词进一步传达,也可以说它是画外音,也可以是一个另外的创作。总之要把诗和画揉成一团。我最欣赏苏东坡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应是中国画最高评赏标准”。傅以新的山水画体现了深沉的诗意,而他的诗词又展现了丰富的画面,他说“一般认为恬淡是诗意,其实诗意是多向的,有沉闷,有豪放,有荒寒,有热烈,有虚幻,有朴实,这些都是诗意,都应该在画中体现。实际上这些都是生活的内容,我要把他们搬上画面,构成一个让人能琢磨,有想象,又很美的环境,这才叫诗意”。
展览现场
感受生活 寄情笔墨
傅以新认为能走到画家石涛的那一步很难,必须得有各种修养,有丰富的见识,构图跟别人雷同的要尽量回避,“石涛跟当时传统绘画完全走的不是一条路,他的很多画面是写生所得,多是别人不画的题材,他从生活当中得到灵感,想办法去刻画,考虑笔墨的任意的发挥,所以他创造了很多新的皴法,或者是满幅圈点的形式,这都是他的发明。从我崇敬的榜样得到启发,我要一画一态,一画一式,一画一意,避免重复,避免雷同。”傅以新结合作品讲述了自己到犀牛寨写生的经历,“画家的感情必须融入到笔墨里,我希望写生有现实感,写生的‘生’就是鲜活的景象,写了半天还是你自己习惯的重复,那就不叫写生了。写生远不止是搜集素材,要把它创作成独立的艺术品”。
作品《伤心沈园柳》
作品《春之声》
嘉宾观感
徐悲鸿纪念馆馆长徐庆平在参观展览时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画应该有大的突破和进展。艺术创作需要从生活中发现美,并用独特的笔法将其表现出来,这种新的山水画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新中国画的理念是我的父亲在1927年提出的,旨在建立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制,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艺术家。傅以新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赶上了好的时代”。他谈到中国画的革新的骨干,李斛先生、宗其香先生、李可染先生等制定了具体的教学纲领方案,全力以赴地培养能够继续在中国画领域前进的学生。由于徐悲鸿先生在推动中国画改革方面所做出了贡献,山水画开始出现倒影和光影的尝试,这些创新的手法是中国画与印象派等西方绘画技法相互融合的体现。傅以新的山水画正是对此的继承和发展。
作品《野泳之乐》
总之,傅以新独特的艺术风格,诗书画合璧的创作方式,以及他对光影的独特处理,画出了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传达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中国画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艺术家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创造出更加具有时代特征和个性化的作品。只有这样,中国画才能在国际艺术舞台上获得更高的认可和地位。
《读史绘画随笔·高山流水》
《读史绘画随笔·一鼓作气》
新年伊始,让我们走进中国园林博物馆,通过一幅幅傅以新的中国画对话绿水青山,去共赏诗画中的巍巍中华。
文/张译丹
水墨写生
作品《撼海威龙》
作品《金色牧歌》
作品《骁腾冰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