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展览艺术家市场跨界

资讯

没有边界的花园-王一好个展在颂艺术中心开幕

发布时间:2023-12-05 18:37:29

没有边界的花园-王一好个展

Wang Yihao Solo Exhibition - Boundless Garden

2023.12.02 - 2024.1.02

策展人:苏芒

Curator: Su Mang

出品人:頌艺术中心

Producer: Soul Art Center

开幕:2023.12.2 15:00

Opening: 15:00, 2 December, 2023

2023年12月2日,艺术家王一好最新个展《没有边界的花园》盛大开幕, 展览集中精选了王一好近年创作的24幅绘画作品,本次展览由頌艺术中心馆长苏芒担纲策划。 王一好的绘画实践始于对自我性别身份的审视,着力于对性别、身体、自然物的介入与重组展开探索,艺术家试图构建出一个与女性相关的超现实景观。她在作品中所运用的一系列代表性符号,或花朵,或面孔,或形肢,或风景,都是与性别经验、当代社会文化和情感景观发生映照关联的“亲密”喻体,艺术家将古典绘画的天然亲切感与某种超现实主义杂糅,用模糊、密集、自然和有机的语言创造出属于她的独特世界。 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1月2日,展期内,「頌艺术中心」还将举办丰富的公共活动,欢迎各位观众前来观展交流。

王一好:永恒与蜃景

文/邵光华

花园作为对"女性化风景"的提示,早在圣经之中就已经出现相关隐喻;在诗歌传统中花园往往被诗人拟人化为女性,如今则是王一好用以表达女性独特感知的绝佳喻体。以"花园"为名,王一好最新展览意在营造出一种整体性的场域——既是这一时期创作整体面貌的呈现,也让作品之间形成微妙的共振,共同呈现出属于她的独特世界。

这座感知的花园本身如迷宫一般充满了分叉的小径、隐秘的花丛......"没有边界"暗示出作品之间的联动与东西方审美的共通,也意味着在艺术家的身体感知与画面之间,同样不存在边界,而是"共生共栖",处于永恒的生成与流转之中。徜徉于现场,观者轻易就感受到画面本身的超现实意味——花朵与人脸彼此融合、南瓜化作"有机的房子"、前景与背后的屏风画面难以区分......

当我们遵循现实物象的逻辑去欣赏画面,必然会遭遇到不可解之处,提示出这些由现实物象组合并列而成的画面,其本身并非仅仅是对现实的模仿,而是一处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场域——它犹如出现在天边的一抹蜃景,却在其内部释放着永恒的闪光。

在此次展览以前,王一好的创作更多地从个体的私密感知出发,围绕着图像和颜⾊感知之间的复杂结合而展开。那段时期的作品经常出现"简单且意味不明的符号形象,轮廓内外的张弛,平滑的表⾯"......而在最新作品里,那些女性化、个体性的情感抒发,逐渐让位于基于艺术史研究的理性搭建;以往作品那些关于女性身份的探讨、对身体的关注、物象本身的形式美感、画⾯中的构成性与绘画性的平衡等特点,一以贯之地体现到她最新的创作中,与那些从艺术史中汲取的养分一道使画作呈现出全新面貌。

疫情期间,王一好本能性地开启这批与花朵有关的创作。与此同时,她也在艺术史中寻找着适合自我表达的资源。多种创作脉络的交融下,诞生了此次展览标识性的"面孔/花朵"系列作品。即使一双没受过专业训练的眼睛,也能从中捕捉到那种飘荡在花朵与面孔之间的脆弱、无助和被动的状态——在两者之间,王一好捕捉到一种天然的亲密关系,并将它们置于德勒兹意义上的"生成"之中,在共生中朝着一种微观的感知敞开。

创作的过程也是自我对话、疏解的过程,在专属于自我的孤独性中,往日被压抑、被忽略的感知得以释放出来,众多绘画形式与图像含义也被一好叠加进了"花朵-面孔"的形象中。作品中既有对物象的超现实表达,例如花朵的轮廓同时带有古典造型与立体主义的形式美感;花朵开放的内部,让人联想到身体的内部结构;而面孔此时既是植物意志的体现,也是艺术家的自画像——经由超现实的方式,王一好完成了客观现实与主体感知之间的双向破壁。

为了与现实的物象拉开距离,王一好没有为这些"面孔/花朵"增添所谓的现实性,反而想要凸显其不自然的人为痕迹。因此她对于图像表面的处理,是以手绘+喷枪的重复、叠加使用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平滑均质但充满温润的触感,避免强调其物质性的一面;让物象得以在兼具亲密感和保持微妙的距离之间,天然传递出暧昧模糊的⽓氛,并让观者在观看时保持疑虑。

从"面孔/花朵"系列到以《瓷花器》为代表的"纯肖像",《戴红帽的自画像》可视作关键节点。在红花绿叶的衬托下,女子的面容清晰地呈现出来:樱桃小口柳叶眉,眼角盛放着一泓秋水。假托自画像的名义,王一好将我们关于传统女性美的理想安放在偏离、怪异的超现实空间之中;细究其画面来源,不难发现古典技法与审美的影子——不管是妆容的选择抑或人物敛眉低垂的造型,或者洛可可肖像画风格的变体表达,都显示出在古今、东西之间存在着某种审美上的共性,如此方能在她的笔端彼此适配、被她信手拈来,为己所用——肖像只是作品的外在表皮,真正核心的则是那些超越地域、年代、流派的共同审美法则。

面对如此宏大的绘画主题,王一好选择的介入方式却是举重若轻的——以对身体的自我关照为入口,通过现实中自己的容貌,同时看到东西方古典绘画中女性形象,她们穿越时间并置在同一个画面中。因此,一好笔端的那些女性形象都带有一种模棱两可的味道——她们可以是古典中式花园里"情思睡昏昏"的懵懂少女;也可以是西方园林等待与情人约会的大胆女郎;可以用工笔人物勾线设色的方式去描绘,也能在平涂的纯色背景上,制造出一些光影、体量效果.....研究并描绘这些肖像,对于一好来说也是在自我辨认,从中既看到东西方古典美学交汇的可能性,又透过自己的容貌辨认出不同时空下众多女性的形象——她是一个,也是众多。

如果说我们可以将一好的肖像作品视作"静物"作品,同样也能将其风景创作视作"肖像"作品。在作品《迷宫》中,三联画天然的叙事性,将我们引向一种关于身体的叙事——左侧画面中以山形存在的女性身体,在中间画面时已经完全与背景融为一体,只留下大大的孔洞通向其身体内部,而右侧画面中对布朗库西雕塑作品《黑人女子》(1928)的致敬,也将女性元素融入到风景之中,提示着女性化的维度。

作为贯穿画面始终的鸟群,此时也化身拟人化的存在——从神态到动作,让人想起传统山水中用来点景叙事的人物——整幅作品以不合理的画面逻辑,传递出一种安静,近似恍惚的气氛。同样,我们也能在《迷宫》中看到诸多东西方审美传统的影子——比如画面局部对山石、树木的处理,令人想起董其昌笔下那种用"肿块类的东西"构成的山石;而对于玛格丽特式"视错觉"手法的运用,则在赋予画面视觉意趣之外,以对现实的怪异化处理,质疑我们日常对真实性的盲从。

然而,不管是东方的董其昌,还是西方的玛格丽特,艺术家们跨越地域与时代,其实都试图从变动不居的表象背后,找到某种永恒的存在——尽管所选择的路径大相径庭。对于绘画传统,王一好持有自觉的态度,为此她需要从艺术史中汲取养分、借用图式,有意识地让创作本身”历史化”。例如《有机的房子》中,王一好运用受玛格丽特所启发的"画中画"视错觉,让自然的生态出现在房子的外表墙面上,打乱物象的现实逻辑。而两张"南瓜房子"黄昏与黑夜下的对比,是受到莫奈干草垛组画的启发,物象上形态与色调的变奏,带来的是心理上的变幻莫测和神秘感,显示出画家如何通过对艺术史的研究,来反哺绘画性方面的探索。

如果我们以回溯性的眼光回看艺术史,不难发现不管是古典还是现代,各种主义、流派与艺术运动,都是如接力赛一般完成艺术史的延续——因此,高居翰如是给"艺术史性绘画"下定义:"画家对过去采取了一种自觉的态度,对于前人的画风种种进行审慎的选择。"这种倾向,在王一好当下及未来的创作中,逐渐变得愈发明显——新的创作维度的开始改变其作品的整体面貌,但画面的深层依旧是她作为女性的独特感知、对于身体的观照以及内在于绘画本身的探讨——尽管每一幅画面都是一道虚幻的蜃景,王一好依然不懈地在其中发现永恒。

· 关于艺术家 ·

王一好(Wang Yihao),1993年生于浙江,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年保研该系,于2019年获得油画系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王一好的绘画实践始于对自我性别身份的审视,着力于对性别、身体、自然物的介入与重组展开探索,以生物DNA混搭为切入点, 将生物拟人化,打破物种之间的界限,以类人化的形式去表现人与动物、人与植物之间“共生共栖”的状态。万物皆有灵,人性之中有自然,自然之中有人性,一好试图构建出一个与女性相关的超现实景观,天地万物通过不自然的人为痕迹存在于和谐的世界观里,带着观者游走于现实与超梦的中间地带。

参展经历:“没有边界的花园” (2023 頌艺术中心 北京)、“向墙壁发问-国际青年艺术家邀请展”(2023 頌艺术中心 北京)、 “2023 JINGART艺览北京” (2023 北京展览馆,北京)、“庐隐集|须臾之间” (2023 屳东堂 北京)、“HER”(2022 小杉画廊 北京)等。

· 关于策展人 ·

苏芒(Su Mang),頌艺术中心馆长,策展人。曾任《时尚芭莎》总编辑,时尚传媒集团总裁,「芭莎明星慈善夜」的创办人。2010年开始关注艺术领域,创办的《芭莎艺术》杂志,倡导让艺术成为时尚,让艺术创造价值,有效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和青年家与时尚的结合与发展。2017年,担任总策划在今日美术馆策展了「破界/150周年BAZAAR时尚艺术大展」,开创艺术时尚多媒体展览先河。2022年创办「頌」艺术中心,专注于最具活力的当代艺术,聚合专业学术团队,以开放多元的创新精神,打造全球化艺术家发展平台,助力艺术之梦,打造生活之美。

上一篇 下一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