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7 21:57:50
现场嘉宾合影
正值中秋佳节,万家团圆之际。一场在家乡举办的展览悄然拉开帷幕。2023年9月30日下午,“万物生-王德晓作品展”亮相山东齐河万达广场。
本次展览由齐河县美术家协会、齐河县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办,齐河齐艺美术协办,山东齐河万达广场承办,李璞担任艺术总监,崔付利担任学术顾问,董洪龙担任学术支持。展出了青年艺术家王德晓从2011年至今所创作的部分作品,包括《梦云雨》系列,《山》系列,《意犹未尽》系列以及《无题》系列和最新的《万物生·思》系列。
展览现场
谈及展览的初衷,王德晓表示,自己中学时代研习绘画离开家乡之后几乎没怎么回乡,今年偶然的机会,在与艺术从业者和爱好者们一起聊艺术的时候,一拍即合促成了展览的落地。为了更具仪式感,最终决定展览的作品从家乡的创作时期2011年开始,一直至今。12年作为一个轮回,也算给自己一个总结。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艺术,关于抽象,情绪表达,创作材料,创作媒介等多方面的艺术语言及表达形式。
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再见自己
王德晓 《自我审判1》 布面油画 14.9x19.7cm 2011
王德晓 《自我审判2》 布面油画 19.8x24.5cm 2011
展厅中的两幅自画像《自我审判》,是王德晓2011年所创作的。回望12年前的作品,艺术家认为那个时候自己的状态就是“见自己”。“年轻时代目光短浅,接受的事物与学习到的能量都是人生的初级阶段。在那个阶段也只能见自己,看自己,但并不一定看的清自己。”
在王德晓看来,人们其实在每个阶段都是看不清自己的。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明天和未来会发生什么,自己将会变的多不堪或多优秀。“过去会成为过去,我认为现在也为过去,当我把这句话说完,它已经成为曾经讲的一段话。答案就是结束。过程就是答案。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体验并体悟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享受现在并体悟刚刚,回忆反思曾经,乐观接受现在,并勇敢面对接下来发生的任何事,期待遇到更好的自己。”
王德晓 《微笑的女人》 布面油画 50x60cm 2012
王德晓 《幸福之家》 90x134cm 2014
王德晓 《戴皇冠的小鸡》布面综合材料 100x100cm 2015
从艺术家的创作经历中,可以感受到不同时期系列的风格。早期偏暗黑的创作,与王德晓当时的学习环境和心态有所关联。对于人性的研究,让他在寻找人的痛点,社会的痛点中摸索前行。
激烈的创作情绪之后,王德晓开始自我反思,尝试从“只见自己”的阶段中有所改变。带着画笔和本子,骑着摩托环游了大半个中国后,王德晓创作了一系列关于美好世界的画作。当把自己的经历写完画尽时, 艺术家又开启了新一段的艺术旅行。
王德晓 《蓝色的他》 布面综合材料 110x155cm 2016
王德晓 《山水福怪》 60x150cm 布面综合 2017
王德晓 《意犹未尽1-2》 布面综合材料 50x50cm 2018
告别不停游走才能维持创作的情绪后,王德晓又进入到了下一个阶段,即回归到绘画本身。从材料,形式,符号到研究无意识,潜意识等精神方面,身体和神经后,艺术家重新寻找到了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也就是现在展厅作品的开始阶段。
王德晓 《林间密语3-2》 布面综合材料40X40cm 2018
王德晓 《是谁的皇冠》 布面综合材料 100x120cm 2019
王德晓 《假“石头”》 布面综合 60x80cm 2020
从不断的往外研究到向内思索自身,王德晓将目光投向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和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上。
对于这些抽象艺术,王德晓认为观众作为个体,有自我解读和感受的权利。“有些人认为画的是山,是水是大地,有些人看到的是人,是动物,是神兽。抽象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不限制自己,不限制别人。我相信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我没有权利限制任何一位观众的解读方式。每个观众不同感受不同,换个时间解读可能还会有新的不同。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得到属于自己的解读。”
王德晓 《万物生·思》 12.5x17.5cm48幅 112.5x7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3
本次展览艺术总监李璞在《消解、破坏与重建——评王德晓的绘画路径》中写道:
康定斯基在其著作《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提及——就外在的概念而言,每一根独立的线或绘画的形就是一种元素。就内在的概念而言,元素不是形本身,而是活跃在其中的内在张力。康定斯基系统地对绘画元素进行了外在和内在的全面分析和阐述,这无疑与其著作《艺术中的精神》的精神联想和感官通感一脉相承。王德晓的作品就是基于绘画自身语言展开的实践与尝试,在平面性的绘画空间中重新塑造了线与平面的空间关系,绘画颜料自然流淌的痕迹与他精心绘制的线条形成一种交叉和矛盾关系。
王德晓对绘画的认知前提是对绘画本质的认识和了解,在大多数人的观看经验中,绘画其实被图像所绑架。观者观看绘画时往往关注的是图像,而非绘画本身。在王德晓的绘画中,他消解了绘画中的人、物或形象的具体描绘,而是转向了对于奔放色彩、肆意笔触以及流淌颜料的自由表达,但在这种自由表达背后隐藏着他对于绘画自身的情感和逻辑渠道。
因为绘画对于大多数人语言,图像的内容远远凌驾于形式之上。但艺术从本质而言并不是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艺术向来不是对客观世界肯定或否定的机械反映,王德晓的绘画恰恰是将东方美学中潜在、内敛的个人情绪以及注重通过含蓄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的视觉转换。绘画对于王德晓而言究竟是什么,他可能是在用理性思维无法触及但直觉上认为有意义的形式来传达联系,其实这就是绘画的意义所在。
夏皮罗的“形式-风格”研究对于我们重新解读绘画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我们既要承认“形式-风格”与艺术家个体之间的相通性,但也要警惕机械的形式主义。不过在王德晓的绘画中我们看到了他对绘画作为物自身的认识,甚至绘画本身在他那里也成了一个可供操控的物品。他在绘画的形式要求下不断重新安排绘画的语言形式,并在他个人意志中去自由处置绘画本身存在的可能性。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学术支持董洪龙在《活色·泥沼》中撰文:
读王德晓的作品最感动于其作品的张力,观其作品如陷色彩的泥沼,这样的“泥沼”饱含了作者对艺术的喜爱与痴迷以及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要活得精彩)。
在艺术的海洋中,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犹如一座神秘的岛屿,它既有崎岖的地貌,又有丰饶的土壤。而在这片土地上,王德晓对色彩的把握、对块面的控制、对肌理的处理已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它既表达了抽象表现主义的精髓,也展示了其无尽的魅力。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强调颜色与情感的相互关联,以及颜色如何在画布上产生动态的流动。在王德晓的眼中,颜色不仅仅是表达色彩本身的含义,更是传达情感和寓意的工具。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解并灵活运用于其画作之中,让色彩有了生命是为“活色”。
“泥沼”在王德晓的画面中表现为色彩的沉淀与交融,这种生命的律动神奇的活跃于画面之中,其不是一篇生命的瞬间定格,而是一种活着的能够触动观众心灵的无限延续。
不同于“波洛克”无为式的滴撒、偶得式的截取,王德晓的作品从构思之初就已注入了其对生活态度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束缚着你,甚至让你深陷泥沼举步维艰,但面对这样的“泥沼”王德晓从来就没有放弃过并为其“着色”。“作茧自缚”只是“破茧成蝶”的一个过程,苦中作乐、永不放弃、不断进取,必将迎来“破茧”后的绚烂,这正是王德晓对于“生命”的自信与勇敢。
在此,让我们共同在王德晓充满生命力的色彩泥沼中感受生活的“束缚”与“精彩”。
展览海报
感兴趣的朋友前往山东齐河万达广场一楼1037(2号门、华为小米对面)现场观看画作,在“万物生-王德晓作品展”中感受艺术的无限魅力。